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17505
大小:2.23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1-02-11
《骨性关节炎诊疗1 演示文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概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O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OA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我国卫生部于2001年10月12日举办了“世界关节炎日”宣
2、传活动。每年10月12日也定为为世界骨关节日分类OA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OA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症状及体征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及发紧感,也称之晨僵,活动后可缓解。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为几分数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
3、min。关节肿大: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Bouchard结节。部分膝关节因骨赘形成或关节积液也会造成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关节无力、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可引起关节,无力,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升高。继发性OA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异常。X线检查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
4、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成人膝关节间隙为4mm,小于3mm即为关节间隙狭窄。60岁以上的人正常关节间隙为3mm,小于2mm为关节间隙狭窄。个别人关节间隙甚至可以消失。膝关节OA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0min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
5、诊断膝关节OA膝关节OA症状疼痛:活动痛——持续痛——夜间痛畸形:膝关节内翻或外翻关节活动限制压痛肿胀积液步态(侧向不稳)下肢力线测量:胫股角(FTA)>180度为内翻<180度为外翻X线片单腿站立正位髌股关节轴位分类AHLBACK法内侧和外侧胫股关节,髌股关节的间隙作观察程度分级1、关节间隙狭窄(50%关节软骨磨损)2、关节线消失3、轻度骨磨损4、中度骨磨损(磨损0.5—1.0CM)5、严重骨磨损及关节脱位治疗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总体治疗原则是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如年龄、
6、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1.患者教育:自我行为疗法(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免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减肥,有氧锻炼(如游泳、自行车等),关节功能训练(如膝关节在非负重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肌力训练。2.物理治疗: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包括热疗、水疗、超声波、针灸、按摩、牵引、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3.行动支持:主要减少膝关节负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4.改变负重力线:根据膝关节所伴发的内翻或外翻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矫形支具或矫形鞋,以平衡各关节面的
7、负荷。药物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在采用口服药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辣椒碱等)。局部外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联合使用局部药物与口服NSAIDs。药物治疗全身镇痛药物:依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药物、针剂以及栓剂。(1)用药原则:①用药前进行风险评估,关注潜在内科疾病风险。②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剂量个体化。③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过量用药及同类药物重复或叠加使用。④用药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