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9973
大小:44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04
《嘉祥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嘉祥一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知识竞赛历史(文科)试题2016年9月说明: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非选择题必须用用黑色中性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试卷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1.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
2、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2.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如齐国的盂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注重大量养士。这主要反映了( )A.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B.士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世卿世禄受到极大冲击D.重视人才成为社会需求3.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
3、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4.“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用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A.民主思想的出现B.天命观念的成熟C.人文精神的跃动D.王道学说的风行5.《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
4、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6.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这反映了( )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13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7.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 )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
5、主张8.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9.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
6、“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10.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 )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11.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
7、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12.“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日: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1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
8、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14.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