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79031
大小:7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2-03
《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1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教育理论,解释教育问题,改造教育实践和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和蓬勃发展三个基本阶段。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春秋战国后期的《学记》,而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6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7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的代表著作是《普通教育学》。8.在教育学蓬勃发展阶段,形成的主要的主要理论流
2、派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9.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10现在教师应具备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三种专业精神,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翼。11.在学校教育工作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12.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和人的一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真正的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13.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与教育资源14.理想教育的实践追求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学生和理想父母。15理想教育对于实践的
3、超越体现在:一是关注生活,二是关注发展,三是关注生命。16.教育的意义体现在社会意义,个人意义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17.对个人意义来说,通过教育,可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辉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使人更好从事社会。18.教育目的功能是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三个方面。19.教育目的的体系结构有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四个层次。20.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和生活本位论是关于教育目的观的不同理论流派。21.本次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是关注每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2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树立主体性的学生观。23.对
4、人性的认识有人性的自然属性,人性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的精神属性三个不同的范畴。宗教人、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人是关于人性的不同假设。24教育与人性的关系表现在教育关注人性,教育引领人性,和教育成全人性。25.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将智力区分为九个方面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26.学生受教育的保障权是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成功权。27.中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过程,实质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28.学生学习的
5、组织性、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学生学习的间接性、和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是学生学习的特点。29.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五个特点。30.在学校教育工中,要树立专业化的教师观。31.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体现在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双专业性、社会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32.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33.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阶段阶段。34.职前阶段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35.教师角色特征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6、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36教师的专业行为的表现: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启发、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创新:在对待与其他教育的关系上,强调合作。37.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教师专业生活的要求是全心投入、用心创造、潜心研究、真诚合作和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38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树立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39.课程改革的开创性工作,在课程目标方面,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整合的价值取向。40.本次课程改革实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41.
7、课程结构类型可以从4个方面加以划分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42.新课程结构特征,表现在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三个方面。43.义务教育课程结构突出了整体和一贯两个特点。44.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是高中课程结构的三个层次。54.制定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是课程性质55.若与传统的教学大纲比较,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科,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教学大纲以教为本,课程标准以学为本;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课程标准强调弹性空间。56.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化、价值潜在性、多质性。57.根据物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