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76284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2-02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建构方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建构方式一、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功能4(一)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特点1.隐蔽性。此所谓隐蔽,是指隐性课程并不能被学生所觉察到它是一个教育素材,而是一个看似与教育无关的存在。它可能是物质存在,也可能是一种精神文化。这些看似与传统学校教育无关的因素,恰恰是隐性课程之所以能“隐”的关键所在。这种隐蔽性也决定了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是非计划的,但是对教育者来说,却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所设计的,而非隐性的。2.迟效性。在学校的常规知识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习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其教学效果是同步显现的。而隐性课程却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影响、感悟
2、、认同、反思等一系列的心理作用独自完成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个过程的消化与吸收需要时间,效果是延迟显现的,但产生的效果却是持久与深刻的,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3.不确定性。隐性课程有别于显性课程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性,它难以像显性课程那样对教育效果进行有效的掌控与检测。它是通过内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其教育效果具有双重性,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二)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功能1.德育功能。美国道德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L.Kohlberg)认为:“隐性课程作为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手段,比显性课程来的更为有力。”隐性课程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创设一个道德情
3、境,这个道德情境所形成的氛围就像磁场一样悄无声息的在感染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已有的道德认识进行内化,或在无形中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事实证明,隐性课程有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2.智育功能。隐性课程的智育功能是通过内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主动发展。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他的《我见之牛津》一书中写道:“对大学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他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他自己智力的积极活动,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而学到的
4、。”隐性课程的智育优势就在于它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获得一种促进智力发育的积极因子,如师生情感交流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在质疑与辩论中形成的批判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这在无形中可以大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3.美育功能。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美育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协调和谐的心态,这对保持学生充沛的活力和创造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隐性课程正可以通过优美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二、医学院校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缺失4在医学院校传统人文教育模式中,更多依赖的是数量不多的人文社科
5、类显性课程,而对广泛存在却有待开发的隐性课程关注不够,甚至并未意识到还有这样一种看似与课程无关的“隐性课程”存在,并且可以在促进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归结起来,在当下,医学院校人文教育隐性课程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缺失。(一)人文教育观念的滞后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中,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看重的是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在课程设置中,也以医学显性课程来育人,囿于对医学理论知识的阐释与传授,把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与医学教育割裂开,把其交给了偏重于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类课程,或只开设少量的医学类人文课程,从而最终形成了当今医学教育中“重医轻文”的现象。此
6、外,随着课程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教育者对隐性课程论的产生和作用未给予及时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这也就导致了当下学校教育中“重显性轻隐性”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渠道过于狭窄。(二)物质文化中缺乏对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整合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观念文化的外在表现,它通过自然环境、建筑设施和文化设施表现出来,它们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彰显着学校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道德风尚。当今医学院校物质文化层面上,在争创校园环境美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医学人文环境的创设,对物质文化中隐性课程的人文教育素材挖掘不够,各种环境布置、建筑设施的建造设计更多的仍停留各自的实用功能之上
7、,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物质上的隐性课程流失,难以发挥物质文化育人的功能。(三)精神文化中缺乏对人文教育隐性课程的提炼当前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中,利用隐性课程在精神文化层面开展人文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其突出表现在:其一,当前学生在功利主义和就业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校园文化阵地在不断被社会和网络舆论所渗透,大学所应培养的独立精神、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正在不断被消解,医学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也易被忽略。其二,教育者对校园精神文化中的隐性课程理解不足,对其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开发缺乏针对性,粗放的把其理解为社团活动、比赛、讲座等等,看似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却对其中的价值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