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

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

ID:61454287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2-01

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_第1页
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_第2页
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_第3页
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_第4页
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采区 地质说明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顶山煤矿+314m水平南翼五采区地质说明书高顶山煤矿生技科二○○九年度+314m水平南五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文字说明1、采区位置和界限+314m水平南翼五采区位于+314m水平南翼六石门~七石门,采区走向长度400米。回风巷标高+446m,进风巷标高+314m,垂直高度132米。该采区上属老空区,北靠四采空区,下预留10米水平煤柱未采,上预留15米水平煤柱与老空区隔开。煤层厚度1.6~2.8米,平均厚度2.0米,煤层倾角47~49°,煤层走向NE20~27°,倾向110~117。2、与地面关系该采区上部是企业改制前已采多年

2、,北上侧是杨家河小溪沟,与河床直接接触的煤柱已被采空,预留的河床煤柱已被河水浸蚀。采区相对地面为山区林地,无重要建筑物、无居民,标高在750米~1000米之间,属山丘地貌,山峰陡峭。采区标高+314m~+446m之间,与地面高差340米~540米,杨家河属常年性小溪流,横穿该采区北上侧,与河床落差在400米左右。3、采区范围内已有勘探钻孔据136队提供的精查报告,本采区未见钻孔。4、煤层倾角、厚度、结构以及变化情况本煤层为K1煤层,煤种属瘦糠煤,煤层结构简单,倾向110~117°,倾角47~49°之间,煤层厚度1.6~1.

3、8米,平均煤层厚度为2.0米。含夹矸1~4层,平均厚度0.1米,夹矸为泥岩。5、煤岩层特性本采区内煤层层位较稳定,标志层特别明显,主要可采煤层层间距离变化不大,易于识别和分辩,其对比方法如下:A:标志层1、第一标志层:(P21-2石灰岩)为灰色、棕灰色含遂石石灰岩,厚度13-23米,一般厚度16米,层位及厚度稳定,是对比P21-2含煤段的明显标志。2、第二标志层:俗称小铁板、为灰色、深灰色含硅质石灰岩,组织致密,岩性坚硬,上部含较多的生物碎屑及钙质碎屑,厚度1.05—2.63米,平均1.88米,层位稳定,岩性特殊,是预见煤

4、的重要标志。3、第三标志层:(铝土岩)为灰白色铝土岩,组织较致密,参差状断口,性较软易风化破裂,断面具滑感,层间夹有较多的高炭质碎屑岩。黄铁矿结核在中下部有较多的微粒及微粒集合体。厚度0—10.67米,平均2.15米,是揭露见煤的良好标志。B、层间距K1煤层上距一号标志层8.42—15.49米,平均12.37米,上距二号标志层1.12—6.08米,平均3.76米。K1煤层:黑色、条痕为灰黑色,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及层状构造,参差状断口,内外裂隙发育,上部性硬易脆,多成块状。煤岩为半亮型,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具条带状分布的

5、镜煤和小的丝炭透镜体。6、推定的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煤体内的分布情况根据采区上平巷、下平巷、中间运输平巷已掘情况来推断,本采区无断层、裂隙、火成岩未进入。采区地质构造简单,无褶曲变化。7、采区上山布置及采煤方法该采区走向长度400米,南端布置石门,掘三条底板岩石上山(回风上山、轨道上山、溜煤上山)作为采区的通风、行人、运输、溜煤。回采方向由北向南跨石门连续推进。采用“柔性四边形掩护支架”采煤法,炮采落煤工艺,刮板机配合机车运输。8、煤层瓦斯、煤尘情况及邻近采区的自然发火情况具广安市经贸委煤矿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20

6、07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本煤层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27.5m3/吨。绝对瓦斯涌出量6.7m3/min。煤尘具有爆炸性,具爆炸指数16.29%,该煤层为自然煤层,发火期12—15个月,相邻采区无自然发火情况。9、顶、底板岩性及其稳定性老顶、直接顶、伪顶、直接底岩层名称、厚度及岩性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名称岩性名称厚度岩性措施老顶石灰岩12-18石灰岩为灰、棕色及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石灰岩致密坚硬,含腕足类动物化石。直接顶砂质泥岩4-7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植物叶片,碎片化石。伪顶紫天平0.15-0.30灰黑

7、色,性脆呈块状。直接顶泥岩、砂质、泥岩4-10灰、深色泥岩、砂岩泥岩、粉砂岩、上部为泥岩、下部为砂质泥岩、含黄铁矿结核。10、主要巷道布置 采区运输大巷,回风巷均布置在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用石门与采区巷道连接。开采方式为采区前进式,区内后退式开采。采区长度400米,为单翼采区。采区划分为两个区段,每个区段垂高66m,斜长86m左右。采区内布置三条底板岩石上山,(轨道上山、溜煤上山及回风上山)通过车场绕道和石门分别与运输岩巷,回风巷相通,通过区段石门及溜煤眼与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及回风巷相连,从而形成采区通风、运输、行人及排水系

8、统。回采工作面布置进风巷(运输巷)及回风巷,进回风巷均布置在煤层中。在上区段回采工作面进风巷上方布置回采工作超前小眼,同时利用小眼与进风巷道、工作面相通,进风巷与工作面间预留7m护巷煤柱,联络小眼间距5—7m。上一区段回采工作面进风巷作为下一区段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进回风巷断面5.5m2,采用11#工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