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

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

ID:1320005

大小:19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0

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1页
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2页
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3页
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4页
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宁阳县南宁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煤矿)北为煤层露头,东以F4断层为界与山东海力集团石屯煤矿为邻,西以F7断层为界,南部与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阳煤矿相邻。矿井所采煤层埋藏较浅,周边矿井的开采对本矿井正常生产无影响。南宁煤矿于1975年3月建井,1982年2月投产验收,矿井生产能力6.0万t/a。2008年11月按照《宁阳县南宁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和《宁阳县南宁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2010年5月20日泰安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同意矿井联合试运转,2010年10月19日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对矿井

2、技术改造工程竣工验收,达到12万t/a生产能力,具备了生产条件。矿井采用斜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一对斜井,一个立井。矿井利用两条石门开采3煤层,即:-26m水平回风石门和-26m水平运输石门。-26m水平至-110m标高采用两条下山沿3煤层底板布置,作为主要运输和辅助运输,另一条利用原葛石矿主斜井作为副下山,在-110m经石门联通形成生产系统,-110m标高至-150m标高之间布置两条下山,在-150m标高形成生产系统后进行开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

3、机械抽出式,主、副斜井进风,立井回风。-26m水平轨道下山和运输下山进风,副下山回风。-110m标高至-150m标高布置8两条下山在-150m标高进行联通,一条布置在3煤层底板进风,另一条布置在3煤层中进行回风。矿井主斜井装备一台JTP-1.6型矿用提升绞车,电动机功率130KW,采用斜井串车1吨U型矿车,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等提升任务。副斜井安装架空乘人装置,担负运送人员上下井任务。-150m标高至-26m水平施工运输下山运输煤炭,3200采区轨道下山安装架空乘人装置输送人员和辅助运输。3100采区3102工作面于2010年

4、5月生产,预计2012年7月份生产结束。3200采区上分层于1984年至1987年进行了开采,限于当时采煤技术、设备等比较落后,下分层未进行开采。现决定对3200采区进行开采设计。根据3102采面和上下两巷、-110标高三煤运输巷开拓揭露情况和勘探钻孔地质资料,特编制3200采区地质说明书。8第一节采区概况一、采区位置及周边关系1、采区地面位置:位于西关庄村东北,地面为原葛石矿开采塌陷区,现已稳定,已进行了复垦,现为大面积农田。2、采区井下位置:本采区走向长平均约420m,倾向长平均约310m,面积约0.13km2。北部为3201

5、工作面回风巷,深部为-150m标高,西部为井田边界,东部为F304断层,采区边界由10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表序号XY2-13963184.1639487465.732-23963054.1939487630.142-33963017.1639487762.242-43963034.0239487866.182-53963418.1939487885.142-63963462.4439487881.642-73963498.6039487809.592-83963418.6939487717.212-93963328.0439487

6、582.442-103963252.3539487537.293、采区井下标高:-26m~-150m。4、采区地面标高:+76~+78m。二、地形地物1、地面建筑、设施:地面为原葛石矿开采塌陷区,现已稳定,已进行了平整复垦。现为大面积农田,无水渠、无高低压输电线路、无建筑物。2、地形:采区内地面标高为+76~+78m,地形平坦,相对高差较小。83、地面积水范围:地面无水系和塌陷积水区。4、采掘影响及破坏程度:本次开采后对地表有一定的影响,引起地表下沉,下沉量不大于1m。三、采区内地质勘探情况区内共有勘探钻孔2个,由地质3队和泰安地

7、质队分别于1961年和1984年施工,提供了3煤层可采赋存情况,具体情况见表。孔号煤层终孔深度煤厚终孔层位封孔质量备注2713236.66.2奥灰合格84053390.95.917煤以下泥质岩合格四、采区原开采情况3200采区上分层于1984年至1987年进行了开采。本采区3煤层原始厚度为6~8m,根据物探和3100采区开采情况剩余厚度为4.5m。第二节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属华北型含煤建造。本井田与整个华北地区一样,仅有上石炭统(C2),依据最新地层划分方案,本井田太原组和本溪组均划归上石炭统。井田地层系统自上而下分

8、别为第四系(Q)、二叠系(P)、石炭系(C)、奥陶系(O)。一、第四系(Q)厚度1.00~10.38m,平均厚度4.70m,由砂质粘土、砂、砂砾石层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二叠系(P)1、下石盒子组(P12)8残厚在0~200m左右。为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