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44855
大小:9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1-31
《单片机图像与网络传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远程视频监控,已成为一个技术热点。本文介绍一个用单片机与图像采集模块接口,嵌入TCP/IP协议栈,制作“网络摄像头”的方法。本网络摄像头在一个组播式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中,只作为组播源向以太网发送视频图像数据;其它监控计算机则作为组播成员接收数据。整个视频图像发送和监控系统在局域网中使用时,监控接收端的PC机只要加入了组播组,不必知道网络摄像头的IP地址和MAC地址,也不需要两者的IP地址是在同一网段,均可接收到网
2、络摄像头发出的图像数据,使用起来相当方便。2.硬件接口电路 网络摄像头的硬件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采用的单片机是89C52芯片,另扩展32K的外部存储器,供网络和图像数据处理用。 图1中的DB200是一个产品摄像模块,它由微型摄像镜头、图像缓存、时序发生、总线接口等电路构成;其外接信号是一个16脚的插座(9~16脚分别对应数据线D7~D0,其它为地址、电源和读写控制线)。图1中,U1、U4和DB200的片选信号由89C52的地址线A14、A15和74HC00的3个与非门提供:A15=0时
3、选通U4;A15=1及A14=0时选通U1;A15=1及A14=1时选通DB200。DB200的第8脚接A13用来选择其内部寄存器。 RTL8019AS有3种工作方式:(1)跳线方式。(2)即插即用方式。(3)免跳线方式。RTL8019AS使用哪种工作方式由第65脚(JP)决定。为减少连线,我们采用跳线方式(把65脚接高电平)。这样网卡的传输介质、I/O基地址和中断号就由74、77、78、79、80、81、82、84、85等引脚状态决定。 RTL8019AS的81、82、84、85(BD0-
4、BD3)脚接低电平,对应32个I/O寄存器地址范围为300H-31FH;78-80(BD4-BD6)脚接低电平,对应中断号为INT0(IRQ2/9);74(BA14)、77(BD7)脚接低电平,为自动检测传输介质方式。 RTL8019AS有20根地址(SA0-SA19)线,将其5、7、8、9、10(SA0-SA4)脚接89C52的A8-A12,将15、16(SA8、SA9)脚接高电平来确保基地址为300H,其余地址线则全部接地。由于RTL8019AS的使能(AEN)信号是由89C52的A15=1及
5、A14=0时提供,因此我们可得出以下地址关系:89C52: A15A14A13A12A11A10A9 A8 A7………A08019: SA4SA3SA2SA1SA0 …………2进制数: 1 0 0 0 0 0 0 0 00000000 16进制数:0X8000à2进制数: 1 0 0 1 1 1 1 1 00000000 16进制数:à0X9F00可见,如果89C52输出地址0X
6、8000至0X9F00,均可选中RTL8019AS。由于RTL8019AS的SA9和SA8恒接高电平,当89C52的地址信号由0X8000至0X9F00变动时,会有:SA9SA8SA7SA6SA5SA4SA3SA2SA1SA0=1100000000至1100011111,即对应选择RTL8019AS的I/O寄存器地址300H至31FH。RTL8019AS的96脚(IOCS16B)接低电平,使其工作在8位总线模式;64脚接低电平,使用非AUI接口;31、32脚接高电平,屏蔽远程自举加载功能;33脚所需复位
7、信号,由89C52的P1.5提供;29、30脚对应接89C52的读写脚。3.软件模块设计 嵌入式系统一般采用简化的TCP/IP协议栈。常用的有IP、ARP、UDP、ICMP、TCP以及HTTP等协议。为了尝试实现一个最简易的嵌入式TCP/IP协议,我们选用UDP通讯方式。 UDP的通讯方式有3种:点对点、广播和组播。考虑到点对点通讯需要ARP协议来取得目标节点的物理地址,我们不用点对点通讯。至于广播通讯和组播通讯,两者都不需要ARP协议。但广播方式有如下缺陷:(1)广播数据报不能跨过路由器传
8、播;(2)广播时本地子网的所有主机都会接收到广播并作出响应,既增加了非接收者的开销,保密性也不好。我们采用的组播方式不存在这些问题,较适合作为网络视频监控的信息传输。3.1主程序工作流程 网络摄像头的图像采集、打包、发送的软件流程如图2所示,对应的主程序源码见例程1。为了便于接收端正确判断每帧图像的开始,主程序在发送1帧图像数据前,先用Send_lwm()函数发送特征字为“lwm”的4字节长的数据包(该函数从略),然后再发送图像数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