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11009
大小:67.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1-26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角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画面的角及实物角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初步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学生首次研究角,暂时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有关角的表象。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学预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说一说”、“描一描”、“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对角的整体
2、把握,在头脑中形成角的直观形象。3、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描一描、
3、想一想、玩一玩、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反思“认识角”这一课的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以及师生间的互动状态,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教活教法灵活,我坚持启发式教学,一是我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当我让学生举例身边周围哪里有角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说给同桌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二是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了知识结
4、构的建构,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一堂课安排了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几个教学层次,都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做到环环紧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一条训练线——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等思维训练。教材用活,我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课的教学一是体现教材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十字街口”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
5、成角的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师生一起玩活动角、猜测验证形状一样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板中三个角的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二是学习方式个性化。课堂上,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6、教学时,我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我就组织动手操作实验;学生个别在学习在动手操作上有困难的,我就耐心指导,同时采用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例如有学生指出的不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再想一想、再摸一摸等办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从而进一步认识角。在些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课堂训练扎实。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学生
7、教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