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装饰纹样-美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装饰纹样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装饰纹样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3.激发学生设计纹样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装饰纹样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造型、构图、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它具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节奏和谐、稳定、整齐和庄重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具有装饰纹样要素的事物,比如我们自身的五官、
2、植物的叶子、蝴蝶等等都包含了装饰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装饰纹样,初步学习设计简单的装饰纹样,是为了培养他们发现生活美并再创生活美的能力。教材提供了陶瓷、屏风、服饰及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装饰纹样之美。教科书还选取了毕加索的版画《公牛系列》的局部、形的装饰变化作品、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学生作品,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作。2.重点、难点。重点: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设计。难点: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圆规、尺、绘画铅笔、
3、纸。(教师)范画、课件等。教学过程1.实践操作导入教师活动:课件出示一种物体的实物照片.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幅照片用线条简单的表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描作画.(用意:学生用线条表现时,在无意之中会出现一种简单的纹样效果,这样为教师导入课题提供了一个直观条件.)教育环节目的:教师挑选几幅接近装饰纹样的线条画来讲解.顺势揭示课题------<<装饰纹样>>(1分钟)2.游戏探究交流探讨(一)游戏探究教师活动观察自己上个环节中的线描作品,尝试变化,看谁能抓住主题又能变化的最多.教师组织比赛.学生活
4、动自己随意的变化,按自己的喜好来组织画面.(用意:不做任何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展现的作品不会出现千片一律的现象.)教育环节目的:需要学生在做的时候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刻意的扩大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确方法的理解.(二)交流探讨教师活动让学生评比绘制的最好的几幅作品.(肯定学生的成果,鼓励绘制有欠缺的学生.)学生的活动纷纷进行评价.(用意:在学生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同时,无意间也会把他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体验成功吸收优点.)教育环节目的:让学生脱离教师的管束,以自己的世界观来感觉事物.
5、3.欣赏感受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学生活动欣赏(用意:课件中有许多的装饰纹样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教育环节目的:乘热打铁,让学生把自己的画和课件中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4.观察讨论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装饰变化作品).提问:从(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形的装饰变化作品)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巡回参与讨论你们很聪明,回答的都很到位.学生活动回答观察小组讨论这两幅作品为什么会这样的,大师这样做的缘故又是什么?(用意:学生在进行上几个环节时,从潜意识中已经明了白
6、装饰纹样的制作道理,只是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育环节目的:让学生能用语言正确的表达装饰纹样的制作道理并加深印象.教师小结: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们称它为“经化装、打扮出来的图形”。5.教师示范共同探究教师活动教师演示装饰纹样的绘制,在绘制时讲解绘制要点.(一)对称与平衡对称:有人认为对称是形式美规律的核心。人体本身是对称的,人类在形式方面最先发现和运用的也是对称的美。早在6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所打击制造的粗糙石器,其形状就都是大体对
7、称的。也就是说,人类在尚未开化的野蛮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对称的美学原理来美化装饰自己了。平衡:平衡是对称结构在形式上的发展,由形的对称转化为力的对称,体现为“异形等量”的外观。在应用美术设计中,平衡格式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它不像对称形式那样要求有一个对称轴,左右上下的造型,色彩分布必须对称。平衡没有对称轴,它是靠正确处理视觉重心平稳度而取胜的。平衡格式虽然容易使人感到活泼,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给人一种松散零乱的感觉。(二)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在形式美感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处
8、于永恒的对比与调和的运动之中,它们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在应用美术的设计形式中,这种对比与调和的关系显得更为突出。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即倾向于“对立”。在图案设计中,对比就是把两种以上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构图方法或性质相异的东西并列在一起,并相互构成对照关系,以显示或突出各自的特性。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即倾向于“一致”。是协调统一,使多样变化或构成强烈对比的各种因素趋向缓和,在外观上呈现协调与统一的艺术效果。(三)节奏与韵律“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