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344303
大小:44.1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26
《高中历史1.2儒学的兴起名师制作优质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三).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1.2儒学的兴起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三)1.下列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说法不正确的是()。A.除《秦记》、《诗》、《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之外,统统烧毁B.“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C.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D.“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答案A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
2、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解析由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正迎合了汉武帝的需求。答案D3.董仲舒认为文化的“一统”与政治“一统”之间的关系是()。A.一致的B.相反的C.分离的D.以上都不是解析在董仲舒看来,文化“一统”与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答案A4.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3、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原因。董仲舒的主张是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的需要的。答案D5.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景况可能是()。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汉武帝推崇儒学把儒家经典“五经”作为教科书,不可能有法家经典,这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格格不入的。答
4、案C6.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科举制有利于强化专制体制,巩固皇权,故B项不正确。A、C、D三项均是科举制的影响。答案BB组(能力题)1⋯⋯⋯⋯⋯⋯⋯⋯⋯⋯⋯⋯⋯⋯⋯⋯⋯⋯⋯⋯⋯⋯⋯名校名推荐⋯⋯⋯⋯⋯⋯⋯⋯⋯⋯⋯⋯⋯⋯⋯⋯⋯⋯⋯7.有人:“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程。”下列最能体一点的思想是()。A.“黜百家,独尊儒”B.“天人感”“君神授”C.践德政,推行教
5、化D.“君臣”“父子”“夫妻”解析抓住干中关信息“神学化”。答案B8.《》:“臣愿陛下太学,置明,以养天下之士,数考以尽其材,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令,民之,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不,主德不宣,恩不流。”由此可,与春秋国期的教育相比,代教育的特点是()。①立太学②在各郡立学校③教育儒家所断④教育促思想大一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由材料中信息“臣愿陛下太学,置明,以养天下之士”和“今之郡守、令、民之,所使承流而宣化也”不看出“教育儒家所断”、“太学立”、“在各郡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
6、方教育系”、“教育促思想大一”。答案D9.太学的立有利于儒学的光大,关因素是()。A.太学是中央政府的官学校B.民极向学的气逐形成C.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D.打破了世家大族断官的局面解析太学教授的主要是儒学典,从而使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儒学的光大。答案C10.下反映的内容所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利于巩固大一国家和定治秩序B.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C.构成了2000多年思想的哲学基D.使儒学成朝廷官的考准答案C11.(10分)下列材料:材料一2⋯⋯⋯⋯⋯⋯⋯⋯⋯⋯⋯⋯⋯⋯
7、⋯⋯⋯⋯⋯⋯⋯⋯⋯名校名推荐⋯⋯⋯⋯⋯⋯⋯⋯⋯⋯⋯⋯⋯⋯⋯⋯⋯⋯⋯图1(前551—前479)图2(前179—前104)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判断材料一中图1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
8、贡献有哪些?(4分)(2)材料一中图2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3分)(3)赏识图2中人物时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3分)答案(1)人物:孔子。贡献: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教育上,首创私人办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文化典籍上,编辑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被称为“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2)创新发展: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