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340080
大小:20.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1-26
《陈情表课堂素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情表课堂素材研读课文(一)分析课文第1段1、提问: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明确: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1段。2、提问: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或板书: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父死母嫁)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孤苦多病)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内外无人)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刘婴疾病)3、提问: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李密是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2、明确:相依为命。4、提问: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5、提问: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明确: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6、小结:第一段: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二)分析课文第2段1、提问:第2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找出来。明确:“臣之进
3、退,实为狼狈。”2、提问:这一段表现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辗转两难。诵读时要张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学生再次诵读,体会作者情感。3、提问: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明确: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4、提问:本段分几个层次?各层的重点是什么?明确: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5、提:从本段中我看到的是李密的度决呢,是他的哀婉情?(意凄婉,恭虔,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是度决,是不去征。)6、小:第二段:两之情(三)分析文第3段1、提:本
4、段文有三,表示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2、提:“是以区区不能”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命”)3、提:本段尾落在辞官养上(“是以区区不能”),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明确: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自己得到同情。B、述自己的从政和度,称君恩,表明辞与“名”无关,以求皇帝解。C、再次自己的境,以打消武帝的疑,求得体恤。4、提:品味第一,作者什么扯起“孝”面大旗?“凡”句有何含?明确:A、借“孝”来掩自己的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
5、特殊就更如此了。理由充足。5、提:李密最担心晋武帝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自己解的?明确:矜守名。古代崇尚一种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晋武帝同怕李密也是矜守名。本宦达→至微至陋→蒙拔擢→敢桓6、朗第3,品味言特点提:本段心、悲苦、求解、表心志,极尽情之能事,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明确:A、“至微至陋”“敢”等委婉人,至切。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夕”“更相命,⋯⋯”,一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言特点:委婉、流。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衷曲,解不能“”的原因,情辞切。7、小: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打武帝。(四)分析文第4段1
6、、提:本段中哪句是表文主旨?明确:“愿乞养”。2、提:穿全段的是哪两个?明确:“”“养”——“忠孝两全”。3、提:本言有什么特点?明确:“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小结:第四段:两全之情。全文的感情脉络已经完全出现。探讨文章的抒情方式:1、注意第一、二段与第三、四段抒情的不同:——第
7、一、二段陈情于事,第三、四段寓理于情。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2、小结: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拓展探究:1、提问: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此为开放性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