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

ID:61338496

大小:52.4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1-26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_第3页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_第4页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精选名师论文展示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第一课“地球”一、设计思路本模块讨论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地球与地图”部分。每课时分为三个专题,其中的第一个专题均为课标解读,另外两个专题为相关内容的课例分析,即,课标的实践解读。二、现场拍摄人员主持人:甄鸿启(山东省省教研员)专家:高俊昌(人教社编审,参加课标修订)专题一:地球部分课标概况解读1.课程标准为“地球”内容制定的目标是什么?根据是什么?(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2、,因此需要用“有关”来加以限定。究竟选取哪些知识才能达到这一学习目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第一,在1~6年级的《科学》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都学习了一些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7~9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没有必要作简单重复。第二,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也是目前惟一适于人类生存的星球,学生认识地球是必要的,但认识的角度可以想象为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因此只是宏观的认识。因循这一思路,地球仪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第三,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另一目的是为后面的地理学习打基础。因此,选取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后面的地理学习所必须的,既没有必要系统,也没

3、有必要深入。综合来看,课程标准为实现本学习目标而选取的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和“经纬网”。(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对于本部分的学习,还是对于7~9年级的地理学习,认识地球的运动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地球的运动包括围绕地轴的自转和环绕太阳的公转,这两种运动的综合作用,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现象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并进一步影响到人类活动。因此,对于地球运动的学习目标应该延伸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实用价值,突出了“人地关系”。(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

4、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地球仪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地球太大了,人们无法直观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全貌,于是,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利用地球仪,人们可以较为方便地认识和研究地球概貌。因此,对于地球仪的学习应本着了解地球仪的作用,以使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中能利用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利用地球仪,关键是认识经纬网,前提是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地理学是研究空间的科学。地球及其运动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7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的一开始就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引发学习兴趣

5、。利用地球仪,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海陆分布、一些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还可以形象地演示地球的运动,帮助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有关“地球”的课程标准?(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在1~6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更何况一幅地球卫星照片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球体时,没有必要转着弯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然而,我们有理由要求学生认识,地球是球体这样的结论,在今天来看很容易得出,可是,在人类的历史上,祖先们为摸索地球的形状却经过了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从这一点看,1⋯⋯⋯⋯⋯⋯

6、⋯⋯⋯⋯⋯⋯⋯⋯⋯⋯⋯⋯⋯⋯⋯⋯⋯名校名推荐⋯⋯⋯⋯⋯⋯⋯⋯⋯⋯⋯⋯⋯⋯⋯⋯⋯⋯⋯本条“标准”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认识地球的形状上,而是把重点放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上,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的一部分。一定历史时期的认识水平受科学技术水平和所积累的知识、思想的限制。本条“标准”将学习重心落在“过程”,即重在讲历史;行为动词为“了解”,要求较为简略。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在“认识”史上具有重大阶段性意义或突破性意义的事例,简略勾画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历史线索

7、,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从而实现其教学目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学生在1~6年级也已学过,到了7~9年级,学习此内容的要求要有所提高。由于地球太大,很难用学生能直观感受的物体作比较说明地球的大小,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可见,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从“标准”的表述看,这里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而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会进一步要求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

8、极不对称”。其实,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半径之间的差别,与庞大的地球相比,是很微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