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

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

ID:6132617

大小:201.56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1-04

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_第1页
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_第2页
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_第3页
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_第4页
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商周考古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42西北大学6319制作夏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第一讲、夏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一、古文献中关于夏朝以及夏朝活动地域的记载1.豫西郑洛地区(伊水、洛水、躔水、颖水、黄河部分流经地区):有关文献:①、鲧:居于“崇山”,应为真实存在之人,但后人多加神话于其身。禹之父亲。原始社会末期,大变革的过渡时代。禹之前夏的世系较确切的只能追至鲧。《国语.周语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史记.夏本纪.索隐》引《连山易》云:“鲧封于崇。”《国语.周语下》称鲧为“崇伯鲧”。《帝王世纪》、《尚书.舜典》,称鲧封于崇。崇山,即嵩山,又称嵩高山,古时“崇

2、”、“嵩”二字通用。《后汉书》等记载崇高山即嵩高山,又称“太室山”、“外方山”,位于今河南封登,夏人活动中心。(告城镇,龙山中晚期)。一说崇位于陕西户县,一说“秦晋之间”,但据说不足为信。嵩山说较可信,得到考古发现证明(二里头)。②、禹:五处“禹都”:安邑、平阳、晋阳、阳城、阳翟;前三个在山西,后两个在河南。山西三处:《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夏禹……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帝王世纪》:“禹自安邑都晋阳。”《水经.涑水注》:“安邑,禹都也。”《史记.吴太伯世家.索隐》:“夏都安邑也。”《诗.魏风谱》:“

3、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址,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括地志》:“安邑故城在绛州夏县东北事物里,本夏之都。”河南二处:《孟子.万章上》:“禹避舜之子于阳城。”《世本》:“夏禹都城阳,避商均也。”《史记.夏本纪》:42王山先生版权所有42西北大学6319制作夏商周考古“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集解》引刘熙曰:“今颖州阳城是也。”《汉书.地理志.颖川郡.阳翟县下》班固注:“夏禹国。”应劭曰:“夏禹都也。”《帝王世纪》:“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山之南,今河南阳翟县是也。”《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

4、,后在阳翟。”《水经注.颖水注》:“颖水自竭东迳阳翟故城北,夏始封于此为夏国。”河南二城较为可信,鲧、启都生活于此一带,相关传说多于此处。山西晋阳为夏人重要活动地区。二、夏文化的探索和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一)、夏文化的提出。禹至桀,400余年,14世,17王(文献记载)。《史记.殷本纪》世系得以确认,使《夏本纪》世系得以确认。五十年代后,中原地区大规模发掘。郑州二里岗,缩短与夏的距离,获得大批资料,初步具备探索夏文化的条件。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正式提出。(二)、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与命名。1953年,河南封登玉村,发

5、现未见过的陶器(即二里头文化之风格),但未命名。同年,郑州洛达庙,发现同于玉村的陶器。1954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勘查王城时于洛阳河涧东岸东干沟也发现此类文化遗址。1956—1959,洛达庙、东干沟、二里头都进行了发掘,有过多种称呼,如洛达庙文化、东干沟文化、早商文化、先商文化等。1962年定名为二里头文化。豫西及晋南此后有发现。偃师二里头最具有代表性。(三)、二里头文化的类型与分期及其文化的特征。42王山先生版权所有42西北大学6319制作夏商周考古1.文化类型及其典型遗址(1)、文化类型。主要分布于豫西和晋南。分两个类型

6、,一是以二里头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里头类型分布于河南西部,已发现50-60处遗址,如郑州洛达庙、董砦(寨)、上街、洛阳东干沟、偃师二里头、灰咀、巩县稍柴、临汝煤山、陕县七里铺、商丘坞墙、淅川下王岗、信阳北丘等。洛阳、偃师、封登、巩县应为中心。东下冯类型位于晋西南,临汾以南,已发现30—40处遗址,永济县、运城县、夏县、闻喜县、河津县、稷山县、新绛县、襄汾县、侯马市、曲沃县、临汾县一带,犹以临汾盆地为主,东下冯遗址最具代表性。(2)、典型遗址:①、二里头:北临洛河,1959年起发掘并持

7、续至现在。面积3平方公里,以二里头文化堆积为主体,文化层厚达3—4米,其上有商代二里岗文化层和汉代文化层,其下有庙底沟二期和仰韶文化层。其中发现建筑遗址、作坊遗址、陶窑、窖穴、墓葬等,以陶器为主的大量遗物。②东下冯: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东北,25万平方米,1959发现,1974年开始发掘,其西有庙底沟二期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存,东南有二里岗文化城墙和圆形建筑基址,北部有东周遗存。已发现房屋基址、灰坑、水井、陶窑及墓葬、大量文化遗物。42王山先生版权所有42西北大学6319制作夏商周考古2.文化分期及其文化特征。以夹沙灰陶和泥制灰陶为

8、主,陶胎较厚,部分陶器表面磨光或涂有黑衣;有篮纹、绳纹、方格纹、弦纹、印纹和附加堆纹,个别刻划有兽面纹、鱼纹、蛇纹等;盛行鸡冠耳和花边口沿,具有典型性。炊器以夹沙罐为主,鼎、鬲次之,yan、jia数量极少。食器主要有盆、豆、簋和三足盘。储盛器有大口尊、瓮、缸、圜底盆、敛口罐、高领罐。酒器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