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

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

ID:14176599

大小:49.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26

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1页
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2页
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3页
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4页
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  摘要:北京市房山区的夏商周时期遗存集中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三次文物调查工作中。琉璃河遗址发现了西周燕国的都城遗址、居住址,以及贵族及贫民墓群,墓葬中出土器物的铭文证实了该地是西周燕国的封地所在。镇江营与塔照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使北京地区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渐趋清晰。窦店城址的调查和试掘,了解了城址的平面形状、城墙残存情况、筑城方式和城的维修及使用情况等。丁家洼遗址是北京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居址。南正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陶器的谱系编年提供了

2、丰富的资料。房山区现已发现的夏商周遗存在北京域内的夏商周遗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2-0027-08  夏商周时期,今北京市房山区所在地是重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房山区现已发现的夏商周时期遗存类型多样,有城址、聚落遗址、墓葬、窑址、窖藏及其它遗存等,以下简要概述其发现、发掘情况及研究现状。  一、考古发现与发掘概述北京市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  摘要:北京

3、市房山区的夏商周时期遗存集中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80年代的三次文物调查工作中。琉璃河遗址发现了西周燕国的都城遗址、居住址,以及贵族及贫民墓群,墓葬中出土器物的铭文证实了该地是西周燕国的封地所在。镇江营与塔照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使北京地区先秦考古文化的类型与谱系渐趋清晰。窦店城址的调查和试掘,了解了城址的平面形状、城墙残存情况、筑城方式和城的维修及使用情况等。丁家洼遗址是北京首次发现的春秋时期居址。南正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陶器的谱系编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房山区现已发现的夏商周遗存在北京域

4、内的夏商周遗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房山区;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2-0027-08  夏商周时期,今北京市房山区所在地是重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房山区现已发现的夏商周时期遗存类型多样,有城址、聚落遗址、墓葬、窑址、窖藏及其它遗存等,以下简要概述其发现、发掘情况及研究现状。  一、考古发现与发掘概述  房山区夏商周时期遗存的发现始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良才先生在今琉璃河遗址区内采集了

5、不少陶片,这是琉璃河遗址发现之始。[1]1958年秋到1959年10月,在第一次全面的文物普查中,房山区发现的夏商周时期遗存有坟庄遗址、大高舍遗址、瓦井遗址、常庄遗址、新街遗址、黑古台遗址、丁家洼遗址、顾册遗址、长沟城址、蔡庄土城遗址、窦店城址、镇江营遗址等。[2]同时,在此次普查中,还确认了琉璃河遗址。  1981至1984年,北京市进行了第二次文物普查,房山区新发现了三处夏商周时期遗存,即焦庄遗址、娄子水陶窑址和南韩继钱币窖藏。[2]  从前期的调查经验出发,北京市文物工作者意识到,由于其特殊的地

6、理位置,拒马河流域乃是东西南北各种古文化交流的孔径,遂于1986年5~6月组成拒马河考古调查组,对北京市境内的拒马河流域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共发现遗址20处、采集点15处,新发现的夏商周时期遗存有塔照遗址、北尚乐遗址、南白岱遗址、张坊遗址、下寺遗址、后石门遗址、辛庄遗址、下营遗址、史各庄遗址、独树遗址、片上遗址、北白岱遗址、陈家洼遗址、南尚乐遗址、北营遗址、西营遗址、石窝遗址、纸房遗址、岩上遗址等。[3]  在一系列考古调查的基础上,文物部门对房山区的部分夏商周时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以琉璃河遗址、镇江

7、营与塔照遗址、窦店土城以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占压范围内的夏商周时期遗存最为重要和突出,以下分别进行概略介绍。  琉璃河遗址位于琉璃河镇东北2.5公里处,范围包括洄城、刘李店、董家林、黄土坡、立教、庄头等村落及其周围,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5.25平方公里。在吴良才先生的首次发现和第一次文物普查确认之后,1962年3~6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对琉璃河遗址区域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古调查。10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实习师生在刘李店、董家林和黑古台等地进行了小规模试掘。[4]

8、1972年秋,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实习师生对刘李店、董家林两地再次进行试掘,发现了古代的房基、窖穴、灰坑等遗迹,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5]1973年春开始,为配合土地平整工程和对遗址作进一步了解,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等单位联合对遗址进行了一次全面勘察。随后,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房山县文教局联合,对刘李店村南、立教村西及黄土坡村一带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至1977年,共发掘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