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

ID:612963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4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_第1页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_第2页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_第3页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_第4页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李家寨中心小学吕正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

2、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精巧设问,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呢?笔者根据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问得及时,恰倒好处。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

3、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我在执教《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时,指导同学先理清情节,然后要求他们复述故事,再谈感受。对于感受,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说周瑜是个英雄,蒋干是个纸上谈兵的懦夫。此时我提了两个问题:“周瑜为什么能成为一世的英雄?蒋干又为什么说是个纸上谈兵的懦夫呢?”他们之间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呢?”请简述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许多学生找出了周瑜的三次大笑,也分析了通过

4、这三次大笑表现出了周瑜的大将军气度。同时他们也找出了蒋干前后两次判若两人的表现,觉得他不过是一个盲目自信的书呆子。因此,设问的恰当时机首先应在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因为此时学生易产生胆怯畏难情绪,问题一出必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其次应在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道不出时设问。我在教《闰土》一文时,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说不出,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③闰土的

5、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红活圆实的手”变成“老松树皮似”……这些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要问得适度,难易适中。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

6、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若问题过大、过深、过难,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作答,进而就会兴味索然,学习的积极性消失,热情消退,长久下去,发展成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例如:巴金的《灯》,构思巧妙,从“眼前的灯”写到“回忆的灯”,再到“联想的灯”,最后又回到“眼前的 灯”,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求,指出灯是光明、希望、理想的象征。灯的象征意义比较抽象,学生一下子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就设置了这样一道难度适宜的讨论题:“文章前后都写到了‘眼前的灯’,其含义是否一样,为什么?学生经过仔细思索,热

7、烈的讨论后,不禁豁然开朗:含义当然不一样,开头的灯仅仅是作者 “扫淡了黑暗的颜色”,然后通过“回忆的灯”给人指路,继而写到“联想的灯”能“驱散心灵黑暗”,最后又写到眼前的灯,此时灯已是光明、希望、理想的象征 了。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

8、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问得有法,注意层次。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序。按照这样一个序,教师能节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能够视不同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动,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