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春末闲谈》教案

9、《春末闲谈》教案

ID:6116003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3

9、《春末闲谈》教案_第1页
9、《春末闲谈》教案_第2页
9、《春末闲谈》教案_第3页
9、《春末闲谈》教案_第4页
9、《春末闲谈》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9、《春末闲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春末闲谈》教案教学目标1.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2.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3.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教学重点:形象化的说理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意图]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的职责是动态地“导”,而不是被动地“教”。本文是鲁迅“闲话风”散文的典范之作,正如季羡林指出的那样,“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优秀的散文家,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揣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漫谈散文》)与鲁迅那些实有所指激烈抨击的杂文相比,《春末闲谈》寓意深广,态度也更为洒脱从容。引导学生从“读懂鲁迅

2、”的角度,发挥教师激发、点拨、引领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辩能力,自发地分析、归纳,去透视鲁迅“闲谈”之中“正说”的深刻含义,进而体悟鲁迅“闲话风”散文语言和结构的独特魅力。 课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写作背景:《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

3、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那么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朗读课文。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14篇)、《彷徨》(1926年11篇),散文集《朝花夕拾》,《两地书》,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三闲集》、

4、《二心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集》、《花边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而已集》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8篇)三.把握基础,总体感知(一)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果蠃(luǒ) 螟蛉(mínglíng) 螫针(shì) 绝祀(sì) 嘉猷(yóu)窠里(kē)孵化(fū)  棘手(jí)       麻痹(bì)  中枢(zhōngshū) 中(zhòng)风(二)总体感知5语文必修五第九课教案1、“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毒针:统治者愚民的手段刑天:誓死反抗不怕牺牲的民众2、总结各自然段的段意,分析层次结构第一部分(

5、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第一部分(4—6)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第一部分(7—8)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3、试整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人 物手段对象结 果结 论细腰蜂毒针青虫成了饲料人民不可欺骗不可压制统治者愚民、高压民众不断反抗四、作业“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在探究“正说”内涵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再创作的审美享受。

6、可设计三个切入点让学生思考: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引导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内容和结构特点)2、昆德拉说:“对存在进行深思”。鲁迅时在北京,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读?文中每一处“闲谈”,与当时现实社会有何联系?(引导联系时代背景材料和鲁迅其他作品展开议论)3、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闲谈”的实质,为“正说”命名。(引导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鲁迅讽刺幽默艺术的魅力)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学案《基础知识》)二、朗读课文三、探讨文本(根据《学案》)问题1、思考: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

7、哪些话题?(引导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内容和结构特点)[提示]《春末闲谈》写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北京春末,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之时,鲁迅此时“闲谈”,从何处“开口”?(学案:第一课时1)[讨论](第一段)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蛙的“闲趣”,在“闲谈”中有何作用?[点拨]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达,看似信手拈来,似乎漫不经心,闲谈絮语之笔,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细腰蜂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露旧时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