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

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

ID:61158127

大小:5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1-22

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_第1页
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_第2页
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_第3页
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_第4页
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在班级中的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前言人与他人或社会总是处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之中的,而交往行为在形成与维持人与社会的这种相互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交往情况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交往活动是儿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婴儿在刚出生时,仅是一个自然的人,只有一些最基本的生理本能,还没有与人交往的意识与技能。随着漫长的发展,儿童在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社会生活技能、掌握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和运用交往的手段,开拓着一个又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新的环

2、境,从而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一些研究表明,交往能力缺乏的儿童,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弱;相反,积极交往的儿童,其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也较强。研究还表明,根据儿童早期的社会适应性,能够预测他们成人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态度与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以此为研究目标,探讨儿童交往发展的心理特点,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1幼儿的交往现状1.1幼儿同伴交往“阶段分明”资料..在班级中,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有研究表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

3、总次数和交往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适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在小班,教师们应适时大量地运用简单的幼儿喜爱的游戏如“找朋友”等,使幼儿体会到交朋友的快乐。而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对家庭的依恋性已经减轻许多,因此,这个阶段的幼儿与同伴交往已经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干预,幼儿自身已经将部分情感依赖转移到同伴身上,会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玩。1.2

4、幼儿同伴交往“男女有别”幼儿同伴交往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首先,在同伴选择上,幼儿更倾向于与同性小伙伴玩耍。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儿的文化心理因素导致的,虽然幼儿还处在人生的初始阶段,但由于人们对男孩、女孩的不同心理期待,使得男孩、女孩在服饰、发型、玩具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同性玩伴一起游戏时,幼儿能够较多地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玩具和游戏,并更多地使用熟悉的物体。教育随笔其次,在同伴交往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性质上,男孩比女孩更多使用非语言的、消极的方式与同伴交往。这并不意味着男孩天生不够友好和

5、善,而是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要比女孩差,因此更倾向于非语言的交往方式。同时,男孩的体力、精力较之女孩更加旺盛,加之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的影响,很多男孩子习惯于支配他人,当他人不理解其想法或不予满足时,就会用责备、辱骂、排斥甚至攻击等消极方式回应。因此,教师应正确看待幼儿同伴交往中的这种性别差异,不能一味因为女孩比较文静听话而大加赞扬,对于男孩的调皮捣蛋就极力压制,这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1.3幼儿同伴交往“因人而异”幼儿同伴交往的个体差异性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幼儿的气质、性格、认知与情绪等

6、,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资料..在指导幼儿同伴交往的教育实践中,应注意两点:1.加强异龄同伴交往。异龄同伴关系是一种“非对称相倚性”的关系,交往中,年长幼儿比年幼幼儿有更高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但这种不对称性关系可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社会性能力。2.发挥情境影响的作用。有些时候,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戏,就能很好地把幼儿从自我中心的“孤岛”中拯救出来,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立场,处于不同的立场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更容易移情,换位思考。2幼儿的交往策略2.1幼儿交往策略行为的类型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看到了主体目的意图的

7、强弱及策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交往成败的关键。在此,我们分别以主体目的意图、所用的策略及结果作为划分幼儿交往行为类型的纬度,于是,将交往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1按照交往行为主体的目的意图按照交往行为主体的目的意图我们将其划分为:指向主体的交往行为和指向客体的交往行为。目的指向主体的交往行为是指,幼儿与同伴交往源于主体的需求而发起的,当主体需求强烈时,他(她)会选择、变换其手段和方式来达到目的;当主题需求较弱时,则在手段和方式的使用上会变得比较的盲目,当然,也就很难达到目的。目的指向客体的交往行为

8、是指,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源于一定情境中的客体而发起的,当客体具备好奇的、有趣的特征时,幼儿则会积极地与其互动起来,达到即刻的目的;而当客体的特征一般时,幼儿也就缺少了与其互动的动力了。2.1.2按照交往者策略水平的高低按照交往者策略水平的高低,我们将其划分为基于一维的交往策略和基资料..于多维的交往策略。基于一维的交往策略是指,幼儿在选择以何种方式手段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只是从一个纬度出发:或是“我要怎样”:或是“你应该怎样”等等。他们思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