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

ID:6108591

大小:259.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7-11-16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_第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_第2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_第3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_第4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缩减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常识——新闻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

2、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二层:背景资料,说明南阳自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到放弃南阳的过程,交代蒋军溃败的背景。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1、为什么要概述南阳在历史上的作用? 2、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3、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学常识: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形象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①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②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③过于自信和自尊④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探究: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故事主要表现他的什么性格?你是从哪些内容来作出判断的?外貌、语言、心理、行动探究:2、你认为老英雄的

4、性格其核心是什么?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于自尊和自信”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过于”是过分的意思,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正因为老头子过于自信,所以他才会因为不带枪而出现失误,也正因为他过于自尊,所以他会在失误之后愧疚自责。然后在第二天用计谋痛打鬼子,讨还血债。全文的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这一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探究: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其他人物形象的呢?能为他们写一句话评语吗?写他们对写老头子有何作用?大菱、二菱: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日本鬼子:一群愚昧、可恨的鬼子兵苇塘里的

5、人:一支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革命队伍衬托老头子的英雄形象。A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深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歌唱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B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在尖利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芦苇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C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D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品味文中描写芦花荡环境的句子:E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空,水面上浮着

6、一层烟气。F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一样的水鸟,也躲不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乘凉去了。G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H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作用:1、展现白洋淀芦花荡的美,与战争的残酷环境形成对比;AC2、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BEG3、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加强抒情效果。DFH烧灼瓦砾地窖腋窝鞠躬拂晓肃穆迫击炮颤巍巍(zhuó)(lì)(jiào)(fú)(yè)(jū)(mù)(pǎi)(chàn)3、蜡烛(战地通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本文赞美

7、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跨越国界、情同母子)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

8、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