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ID:61046831

大小:81.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1-20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氏外孙入村收麦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词的意义,背诵课文2.领会诗歌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律诗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宋代田园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1.理解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田园生活乐趣。2.领会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一、背景知识

2、(一)关于田园诗鲁迅先生曾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7-事实并非如此。清人叶燮早己指出,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田园诗为例,这种诗歌类型就是在唐代以后继续发展,到宋代呈现出繁荣昌盛之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有学者撰文指出:东晋陶渊明正式开创了田园诗,并将其推向第一个艺术高峰;唐代王、孟式的田园牧歌与元、白式的悯农哀歌,从多方面描绘出当时农业社会的面貌,构成田园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宋代则是田园诗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宋代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的高峰,对后世的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宋代田园诗的

3、发展与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田园诗的创作群体庞大。据笔者粗略统计,两宋有近五百位诗人创作过田园诗,作者数量远多于晋唐时期。第二、田园诗的数量激增。宋代诗人的个体创作数量普遍多于晋唐诗人。从总量上看,宋代田园诗的总数突破四千首,远远大于晋唐时期田园诗的总和。第三、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有很大的拓展,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巨细不遗,手法细腻;农事题材和农民生活题材在宋诗中异军突起,使得宋代田园诗反映农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晋唐的作品。第四,宋代田园诗的体式大备,它们不仅采用了较为传统的五古体、七律体、七绝体,以往田

4、园诗中从未用过的楚辞体、集句体、禽言体、药名体等也频繁出现。第五,宋代涌现出以范成大、杨万里、陆游为代表的一流田园诗人,为田园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宋代田园诗的成就不可低估,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二)创作背景历史的车轮驶入十世纪中叶,一个崭新的朝代建立了,田园诗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对前人反复表现过的农事题材,宋代的诗人流露出推陈出新的自信,他们利用历史提供的契机,使这一传统题材焕发出异样的光彩。-7-士人劳作题材在宋代田园诗中的推陈出新.宋代田园诗对陶诗开创的躬耕题材有所继承。不过,宋代田园诗并非简

5、单重复前作,它们为士人劳作题材增添了一种新内涵,即着重表现了封建租佃经济制度下,地主阶级对农业生产的特殊关注,以及他们操持农事的感受。唐末宋初,封建经济制度完成了从庄园农奴制向封建租佃制的转变,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像有的学者所说:“在地主阶级方面,南北朝以来通过荫庇制直接控制大量部曲、佃客的士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和`乡户’地主。他们与士族门阀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不能直接控制劳动者;第二,不能牢固地保持其经济、政治地位。因而,他们也就不能像

6、士族门阀那样,完全过寄生生活。他们必须过问生产,关心国事。”1101从身份上看,宋代的诗人许多都是“官户”或“乡户”地主,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平时租给农民耕种,但在下种、收获、收租的时候则经常亲自擎划、督促指导。北宋中后期还有少量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在农村的躬耕生活,以曾巩《喜晴赴田中》、《田中作》,苏辙《泉城田舍》、《将筑南屋借功田家》、《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李之仪《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等为代表,这些诗传达出士人在农村劳动生活的甘苦感受,非常真切。而苏辙则是众多田园诗人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家

7、,他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充满了生活气息,是对真实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能反映出当时农耕文明的特征。二、作家作品  1.苏辙介绍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7-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

8、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2.苏辙评价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