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

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

ID:61035774

大小:1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1-20

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_第1页
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_第2页
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_第3页
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_第4页
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港冬枣提质增效创新技术和模式研究     大港地处天津市东南部,东临渤海湾,该区土壤盐分重、养分含量低,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地区农林业,尤其是种植业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大港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于盐碱地的农林产业,已建设成以冬枣为特色的生态经济林体系。目前全区种植冬枣4400hm2,冬枣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冬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冬枣生产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对确保该地区冬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l  提倡疏密间伐.实现提质增效

2、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早期大港地区冬枣基本都采用密植栽培技术。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密植园密度一般为1200-1650株.hm-2。但是,随着冬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消费市场对冬枣的需求从最初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随着对冬枣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过稠过密的栽植方式严重影响冬枣树的通风和光合作用,直接影响冬枣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冬枣树的生长环境,疏密间伐是改善质量、增加枣农收入的有效方法。    冬枣树是喜光的树种,密植园中冬枣树栽植稠密,通风透光较差,使冬枣

3、树长期生长在高温、高湿、密不透风的环境中,严重影响了冬枣树生长和开花结果,也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疏密间伐是冬枣树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实施疏密间伐后,冬枣树品质有明显提升。一是树体生长空间加大,通风、透光、除湿能力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把干旱和连续阴雨天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二是可以改善冬枣树园的温湿条件,通风透光后,温湿度降低,病虫害减轻,同时良好的生长环境令冬枣树抵抗力增强,不易受病虫危害。三是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使有限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冬枣树生长,树体生长营养供应充足均

4、衡。四是方便农事操作,减少打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量。2发展设施栽培,提高果品附加值    大港地区的冬枣绝大多数是露地生产模式,受季节和气候条件影响明显,农民经济效益存在波动性;冬枣属于晚熟果品,提前上市比集中上市时产品附加值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发展设施栽培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光温资源,改善冬枣的生长条件,发挥冬枣生产的最大潜力,为提高冬枣的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基础。一是可以使冬枣种植管理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规避风险。二是

5、可以使冬枣提早上市,增加果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可以提高果品质量水平和产品档次,创造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果品。四是可以实现农产品跨时令上市,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3  发展生态冬枣园,拓宽致富渠道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果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安全、优质的无公害冬枣可以很好地迎合群众的消费愿望,成为今后冬枣栽培发展的趋势。生态冬枣园采用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冬枣的品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积极发展生态冬枣园,推

6、广冬枣无公害种植,既可以更好地占领国内高端水果市场,同时还可以让绿色冬枣走向国际市场,为枣农拓宽致富渠道。生态冬枣园从园址选择到冬枣栽培的水、肥、气、热管理都要以无公害为标准,做到环境友好型生产。土壤管理主要采用间作绿肥或种饲草等措施,目的在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创造适宜根系生长的环境,充分发挥肥水在枣树生产中的作用。施肥管理提倡有机肥的施用,建立“果禽型”种植模式,用饲养家禽的方法来解决果园农家肥的来源问题,提高经济效益。水分管理尝试采用覆草方式改善土壤水分环境,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果品质量;采用

7、滴管或喷灌技术,提高作物吸收率,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病虫害防治主要利用诱杀措施,科学施用农药,家禽饲养也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病虫的效果。此外,无害化的生产过程还能不断改善冬枣园的生态环境,促进冬枣业的可持续性发展。4  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效益最大化  林下经济是林业立体种植的产物,这一种植形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而且可以提高太阳光、降水、空气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林地的产出率,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大港地区盐碱地背景下,以冬枣林地资源为依托,建设以冬枣林为主体,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的

8、复合经营体系,可以提高林下土地的使用效率并促进枣农增收。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6个模式。4.1  枣粮阃作    冬枣树发芽晚,年生长期短,与间作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较小,适宜间作多种农作物,如小麦、谷子、豆类及花生等,可以获得树上、树下双丰收的效果。枣粮间作的栽培模式,不仅投资较少,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生态效益。一方面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另一方面地下根系部分和地上部分充分利用空间层次分布,大大提高了水、肥、土以及光能的利用率。4.2林菜间作       主要是利用冬枣林下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