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033888
大小:186.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2-04
《第五章_对流换热原理-7.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7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1、横掠单管换热实验关联式按照势流理论,流体在圆柱体的前部流速会逐步增大而压力会逐步减小;流体在圆柱体的后部流速会逐步减小而压力会逐步增大。但是,因流体黏性力的作用,在圆柱体的前部会形成流动边界层,速度会从势流流速逐步改变到壁面上的零速度,这种速度改变以消耗流体动量为代价的,这一过程特征会保持到势流流速达到最大值。分离流动速度分布边界层速度分布u∞t∞流体绕流圆柱体在其后的增压减速过程,流场中由压力转变来的动量会逐步地再转变为流场的压力,此时近壁流体不但会因动量的耗散
2、而没有足够的动量转化为压力,而且和会在逆向压力的作用下产生逆向流动,从而导致流体在边界层发生分离。分离流动速度分布边界层速度分布u∞t∞流体绕流圆柱体实际上,由于边界层的发展,势流区的外形已经不是圆形,因而使流动的增压减速过程提前,也就使流动分离位置提前。如果流体在分离之前流动边界层已经从层流发展到紊流,由于紊流边界层中紊流动量交换的加强,从而使边界层流动的分离向后推移。绕流圆柱的流动:当Re<10时流动不会发生分离现象;当10≤Re≤105时流动分离点在80º≤φ≤85º之间;而当Re>105时流动分离
3、点在φ=140º处。Re<10时,可忽略分离的影响,摩擦阻力对流动起决定作用。雷诺数为,式中,u∞为来流速度,d为圆柱体外直径。在圆柱体的前端φ=0º处换热系数α最大,而在分离点φ=82º处换热系数α最小;如果在边界层从层流变为紊流,那么转变点φ=140º处有一个换热系数α的最低点,紊流边界层的分离点是另一个换热系数α的最低点流体外掠(横向掠过)单根圆管换热的经验关系式:ReCn0.440.9890.334400.9110.3854040000.6830.4664000400000.1930.61
4、8400004000000.0270.805C、n的值见下表所示流体绕流圆柱体的平均换热系数也可采用以下朱考斯卡斯经验公式计算:其中,特征流速为流体最小截面处的最大流速umax;特征尺寸为圆柱体外直径d;定性温度除Prw按壁面温tw取值之外,其余皆用流体的平均温度tf;是考虑在选用tf为定性温度时,热流方向不同会对换热性能产生影响的一个修正系数。C、m的值见下表所示ReCm1400.750.44010000.510.510002000000.260.621051060.0760.7适用范围:0
5、.70.2,则流体外掠单管的对流换热关联式还可写为:上式中,定性温度为(tw+tf)/2.注意:如右图所示,如果流体流动方向与圆柱体轴线的夹角(亦称冲击角)在300-900的范围内时,则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气流方向β管子方向2、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管束(长圆柱体束)是由多根长管(长圆柱体)按照一定的的
6、排列规则组合而成的。管束的排列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顺排和叉排两种。ddS1S1S2S2umaxu∞u∞t∞t∞(1)叉排管束(2)顺排管束一般叉排时流体在管间交替收缩和扩张的弯曲通道中流动,扰动更剧烈,因而叉排换热比顺排更强。但顺排则流动阻力小,易于清洗。所以顺排和叉排的选择要全面权衡。另外,一般说来,后排管的换热要好于第一排管,但从第三排管以后各排管之间的流动换热特征就没有多少差异了。实验结果表明,当管排排数超过10排之后,换热性能就基本稳定不变了。影响管束换热的因素除了Re、Pr数外,还有排列方式、管
7、间距、管束排数等。气体外掠管束对流换热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按下式计算该式适用于气体横掠10排以上管束。式中,定性温度采用tm=(tw+tf)/2,其中,tf为流体平均温度,特征尺寸为管外直径,特征流速为管排流道中最窄处的流速。C和m数值见P176页表5-7。适用范围为Ref=200040000.对于排数少于10排的管束,平均表面换热系数应在上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小于1的管排修正系数。n的值见表5-8。(1)*其它有关外掠管束对流换热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朱考夫卡斯公式)此式适用于计算沿流体流动
8、方向排数大于16的管束的换热。式中,特征尺寸为管外直径,特征流速为管排流道中最窄处的流速,定性温度为管束进出口流体平均温度(有书上认为是来流温度)。Prw为按管束的平均壁温确定.适用范围:Pr=0.6500.其中,C和m值由下表选取。(2)结构Red,maxCm顺排10321050.270.63叉排(ST/Sl<2)10321050.35(ST/Sl)1/50.60叉排(ST/Sl>2)10321050.4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