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

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

ID:6103255

大小:298.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_第1页
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_第2页
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_第3页
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_第4页
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_第5页
资源描述:

《the 黎熙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资源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资源3调动实践模式比较———上海外滩街与广州逢源街的个案比较◎黎熙元童晓频[摘要]社区建设是近年中央政府在全国推动城市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根据我们在多个城市的观察发现,许多社区强调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较少社区真正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居民具有贡献性质的持久参与。本文通过上海和广州两个典型社区不同的实践模式比较,探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从政府寻求资源以及从社会和居民当中寻求资源这两种不同的资源调动方式及其产生的不同效果。[关键词]社区建设资

2、源调动安老服务〔中图分类号〕D6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5)01-0102-06一、资源调动与城市社区建设中国中央政府在全国推动城市社区建设至今已十年有余,这项自上而下的改革,其用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把居民基层组织———居委会的角色及功能从过去以政治控制为主转向以社会服务为主,二是逐步推动基层民主。社会服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方便居民的生活以及对老弱病残的社会救助。最初推广的几个城市社区的成功经验各有不同模式,各个城市社区在实践中按照该市的有关政策以及本社区的

3、具体条件选择自己的社区建设方式。就我们在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城市对城市社区的观察而言,许多社区的建设方式沿袭了计划体制时期的思路,强调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强调中心、场馆等硬件的建设,强调街道办、居委会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项目,相对来说,很少有社区建设方式真正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具有贡献性质的参与。但是按照中央的改革精神,政府退出社区事务、至少在资源供给或配置上退出社区是总体目标之一,于是在轰轰烈烈的转制时期过去之后的今天,街道重归平静,社区建设带来的表面改变通常是剩下

4、一幢高大的建筑———社区服务中心大楼,许多街道的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项目在市区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中断后难以为继。3本论文是国家教育部资助之“十五”规划课题“借鉴港澳经验,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社区发展”之分报告。作者简介黎熙元,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广东广州,510275);童晓频,广州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广东广州,510275)。102学者和实践者常常认为资源是社区建设可持续推进动力的一个核心问题。社区建设资源通常有三种来源:政府、市场和社会。社区的服务项目和福利项目通常都是非

5、盈利的或者盈利率较低的,这决定了它们从市场获得资源的可能性较低,为了吸引投资经营者社区通常都需要作出一些补贴,例如减免租金、收费等,即使如此,能够吸引来的资源投入仍然很有限。相对来说,政府是最方便的资源来源,面向上级政府是各级官员的习惯思路。对于街区行政机构来说,社区建设既然是一项政治任务,那么政府要给予财政支持是理所当然的,得不到财政支持的事就只好搁置。向社会寻求资源是一个颇为流行的口号,而且看来这条道路在今后似乎是唯一可行的。但是,从当前来看这一口号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雷锋式的募捐和奉献,因而实

6、践的效果并不理想。究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本文意图从社区安老服务———这一需要大量资源的项目入手,通过比较不同的发展方式来探讨现有的社区建设模式对调动社会潜在资源的启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使用“公民参与”的概念。公民参与是近代各国社会民主化进程必然经历的实践。西方学者认为公民参与对社区发展、社会决策有积极的影响,在一个由公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物品和服务的供给是最符合居民需要的,居民自己能够调动必需的资源、控制成本从而无需过度依赖外界的支持,这种参与也成为公民自我学习和发现的过程,有助于他们在实践

7、中树立自信和价值[1](P48-50)观,并且更乐于信任自己的邻居。社区发展策略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确立并由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的,1956年联合国的“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年度报告中说:“社区发展一词,业经国际通用,指一种过程,即由人民以自己的努力,与政府联合一致,去改革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生活合为一体,俾其对国家的进步克尽最大的贡献。此一复合的过程包括两种要素:即由人民自己的参与、尽可能靠自己创造以努力改善其生活水准,由政府以技术或其他服务以促[2](P151)进其发

8、挥更有效的自助、自发与互助。”此外,我们还需要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虽然西方学界对社会资本一词的定义和测量仍然存有不少争论,但多数社会学者都赞成,社会资本是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当中的一种资源,这种资源获得的可能性是由成员在社会网络中的身份决定的。虽然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具有排他性、保守性的一面,但它也具有生产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社会关系网络从来都被认为具有生产性,许多著名的社会学、人类学家例如费孝通、林耀华、金耀基、李亦园、阎云翔等都以大量的民族志资料证实中国社会是以关系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