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936511
大小:76.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04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8.1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命可以永恒吗”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成长环境已发生了深七年刻变化级学青少年关键时期三个自身的“更加”特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乐于接受的引导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活动必须始终围绕和关注学生的这些情况。、2、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暂的,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理解生命有接续,知道在生命的接续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自己应该担当的使命,树立责任意识。(2)能力目标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懂
2、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3、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有时尽。难点:生命有接续。4、课前准备发动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消费者权利有初步认识。设置针对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5、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以为生命与甜甜圈(漫画)主线,借助漫画,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认识,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6、教学手段谈话法探究与合作情景教学法等。7
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教学步骤(一)、借助漫画:生命的疑点,导入新课。(二)围绕生命与甜甜圈(漫画)展开教学。老师创设情境:借助名言“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让学生自主的探究问题---评价点拨:老师适时启发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告诉学生: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短暂的。并通过多媒体深化以上内容。(多媒体):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评价点拨:老师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明确,生命是独特的师:因为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不可替代。每个人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是要根据自己
4、的(多媒体)中学生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多媒体)漫画:人生与甜甜圈小组合作探究:人如果早晚都要死去,为什么还要活着?评价点拨:老师启发学生:为什么还要活着,解决了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问题。小结: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什么?展示知识点: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以上我们回答的评价点拨:老师启发学生是生命的不可永恒。生命如果可以永恒,永恒的是什么?为什么精神生命可以永恒,因为精神生命,代代相传,也就是精神生命可以有接续。哪些精神生命可以永恒?雷锋精神、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评价点拨
5、:你的家风?评价点拨:除了精神生命有接续外,接续还包括什么接续?师:肉体生命的接续,怎么接续?代代相传。图片:肉体生命的接续老师启发学生:讨论:器官捐赠是否属于生命接续?(不仅是肉体生命接续,让逝者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续。也是精神生命接续,回报、奉献社会、博爱的精神、),小结:生命接续的意义:p92-93生命接续做法;1、热爱生命、承担生命接续的责任承担责任,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小结:生命永恒吗?不能永恒—生命有时尽,体现在:生命的不可逆。短暂,生命的自然规律。(课堂小结)三、案例反思:本次公开课教学收获很多。虽然开课有压力,但每次
6、开课都是进步的过程,在一次次修改教案、课件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我在第一次教案的预设中教学问题的设置比较晦涩,在试讲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我几次修改教案后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上要力求通俗化、生活化了,学生也有话可说了,充分调动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活跃了。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优美的课件、音乐、诗歌、老师讲自己的故事等形式引起与学生的情感上共鸣,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有选择地运用教材,不但可以对教材进行筛选、调整和重组,而且可以针对性地补充。教师要善于捕捉
7、教育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活动主题。本节课,我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提炼教育活动的主题。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发表看法也是头头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气氛特别好。这节课同学们在轻松、自主交流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是可想而知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当中。教师平时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并
8、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及时进行教育,形成正确的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