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912845
大小:60.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02
《高中语文1.2故都的秋(第2课时)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1.2故都的秋(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基本手法。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知识链接:(1)衬托“衬托”也叫“烘托”,它是常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作家在描写一个事物时,往往不直接切入,而是变换角度,采用别的同它相似的事物与之形成类比,或用与之相反的事物与之形成对比,起到陪衬或烘托的作用,使形象更鲜明,使特征更突出。文中多处用细小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幽静,达到了“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2)寓情于景本文所绘的景物(秋花、秋树、秋蝉、秋雨)都具有“清、静、悲凉”等特点。“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作者把自己的“悲凉”之情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自学指导:1.通过诵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的五幅画面,都写了哪些景物,突出怎样的特点2.找出本文的形和神,分析形和神是怎样统一的,从而把握本文情景交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特色。3.抓住写景状物的优美文段,品味细腻
3、的语言美学习过程:一.问题情境设计1.文中重点描绘了五幅画面,它们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2.文章是怎样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的?请举例说明。1⋯⋯⋯⋯⋯⋯⋯⋯⋯⋯⋯⋯⋯⋯⋯⋯⋯⋯⋯⋯⋯⋯⋯名校名推荐⋯⋯⋯⋯⋯⋯⋯⋯⋯⋯⋯⋯⋯⋯⋯⋯⋯⋯⋯5.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写到了南国之秋,其作用是什么?6.本文的“形”和“神”各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又是什么?7.这篇文章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分析。2⋯⋯⋯⋯⋯⋯⋯⋯⋯⋯⋯⋯⋯⋯⋯⋯⋯⋯⋯⋯⋯⋯⋯名
4、校名推荐⋯⋯⋯⋯⋯⋯⋯⋯⋯⋯⋯⋯⋯⋯⋯⋯⋯⋯⋯5.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6.本文是写景文,为什么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三.学习反思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