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90815
大小:3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02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现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现状和对策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在我国教育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小语课堂中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十分普遍,关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了我们今天最应该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有效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走进了课堂,我们汲取着新课程的营养,也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并
2、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研究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13所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一、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
3、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
4、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二)有效教学的特征。13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①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②关注教育教学效益。③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④启迪老师
5、实施反思性教学。⑤有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⑥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三)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1.关注学生。2.关注发展。3.关注过程。4.关注研究。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归纳起来,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课堂氛围不够和谐。13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认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图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来自于师生的真诚相对、情
6、感相融,尤其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民主、平等、理解和激励。“和谐”的课堂是自主的天地。然而,长期受“师道尊严”影响的老师们认为农村孩子生性玩劣,如不严格管教就像脱缰的野马。于是,课堂上师者说一不二,学生正襟危坐,课堂一片静悄悄。而另一种现象是课堂上热闹非凡,教师任着学生性子跑,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叽叽喳喳一言堂,剩下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瞎起哄。这种课堂还被一些教师谓之为“课改下的新型课堂。”这两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比较普遍,不和谐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二)使用教材疲于应付。对于新教材,农
7、村教师们的意见比较多。有的说新教材与课程标准不配套,课程标准要求低,而教材要求高,无所适从;有的说新教材内容多,负担重,拼命赶进度;有的说新教材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农村学生对教材中的情境感到陌生等等。于是,有些教师整天围着课本转,疲于应付,甚至于加班加点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笔者有一次听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执教教师教完了要求会写的生字,又教要求认的生字,还要教学生读课文。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学生都很疲劳,但学生仍是大部分既不会读生字也不会读课文。课后,我问执教老师,为什么要把几个课时的教学
8、任务挤到一个课时来完成,她无奈地告诉我:不这样赶时间就上不完课。(三)对新课改准备不足。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训模式的改革、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考证评价制度的改革等诸多方面,是一个极具复杂性与艰巨性的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进入新课改之前,必须在思想上和设施上做好充分的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