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

ID:60812870

大小:121.9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0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科普阅读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出天然气转化利用的新技术: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氢气、乙烯和苯等高值化学品,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相关的物质转化示意图如下:(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甲烷转化的反应前后,其质量和________不变。(3)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催化剂转化成为A和B两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5)该新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写一点)。催化剂【答案】75%化

2、学性质2CH424266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或其他合CH+2HCH理答案)【解析】【分析】【详解】(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00%=75%;故填:75%;12+14(2)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填:化学性质;(3)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乙烯和催化剂氢气;故填:2CH4C2H4+2H2;(4)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6H6;故填:C6H6;(5)通过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甲烷(CH4)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氢气

3、、乙烯和苯等高值化学品,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该技术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填: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油纸伞的味道?桐油桐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油,主要成分为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和三油精,是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加工提炼制成的。它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迅速干燥、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用于医药和化工;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涂料,桐油使美丽而充满古韵的油纸伞能遮风避雨。从直观上判断,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2010年《中国宁德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

4、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造船除木料外,辅助材料有船钉、桐油灰、竹丝、油漆等。桐油灰属无机胶凝材料,明《天工开物》一书中有关于在古建筑中用桐油﹣﹣石灰作为腻子的记载。桐油灰中熟桐油和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的比例是1:3.木船的缝隙用桐油石灰填充,起胶合作用,将木船的每块船板粘贴成一个整体,不会从船底里渗水,木船就可以在水中启航。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桐油的过程是(2)写出桐油石灰的原料之一氧化钙中钙离子符号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___。(3)如何区分熟桐油与生桐油___。(4)在古建筑中用作腻子

5、原料的桐油──石灰属于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答案】物理2+混合物15︰16或Ca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30︰32【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离子符号,物质的分类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1)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桐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氧化钙中钙离子符号是Ca2+。(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4)桐油──石灰中是用熟桐油和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的比例是1:3制成,由不同种物质组

6、成,属于混合物;(5)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30:16×302=︰32=15︰16。点睛:认真阅读,找出有用信息,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3.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

7、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

8、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