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然观.doc

中国人的自然观.doc

ID:60810675

大小:14.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12-20

中国人的自然观.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自然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人的自然观(摘选)中国人自然观的根本特点是对自然领略感悟贯穿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的全部心理过程,而不滞留于某个环节,浅尝辄止。尤其是在情感与理解两个方面着力营造的深远意境和言外之意,更给这种自然观带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和深长的哲理意味。不论优美或壮美,幽雅或蛮荒,对中国人来说都是可亲可近,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审美对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板桥:《

2、题画》)很明显,这里的自然已经不是一些纯然自在的静物或死寂的无机物,它们被召唤出来与人相亲,通体承载着人的无尽的情思,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甚至变成了诗人“非有机的身体”。在中国人心目中,人类既非大自然的主宰,亦非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美学强调的,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因此不讲自然界的荒凉、恐怖、神秘等那些内容。”中国人亲和自然的人生态度和美学情趣,深深渗透到了民族精神和艺术气氛的各个方面。把自然本身的纯净、清幽、空阔和蓬勃的生机同纯真的人性、高雅的人品融合为一,这是中国艺术精神孜孜以求的目标。把自然当作完全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欣赏,或者说,首次

3、发现了自然美并把它“升格”到社会美、艺术美的同等地位,这种现象大都出现于各民族美学史的晚近时期。但中国人早在魏晋时代就对外发现了自然(山水之赏会),对内发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神情(王羲之兰亭抒怀,阮藉途穷恸哭而返),这在世界美学史上实属罕见。大自然从人类的敌人变成人类的朋友,从可怖变成可亲,从丑转化为美,这是一个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国人自然观中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理性内容、思辩色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面对雄浑、广阔、无限的大自然,一个有雄心有抱负的人壮志难酬,感到了自身的渺小无奈,不由得发出了这样深沉的悲叹。“少年不

4、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一句“天凉好个秋”,其中寄寓着多少人生的感喟!这是一个倍受人世折磨的人,在层楼上观望秋景而引发出来的。这种对大自然灵性的执着探求与叩问,洋溢着强烈的理性精神。通过山川景物寄托难以言喻的人生感历史感,或者借以抒发民族仇亡国恨,几乎成为中国人自然观的永恒主题。中国人自然观中焕发着的理趣美,不是游离于具体物象之外的抽象议论说教,也不是借自然景物为符号去演绎宗教教义,导入神权主义。“天人合一”的观念总是引导中国人把自然看作生命的活体,看作蕴含着无限哲理与情思的

5、圣境。“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看云舒卷了穷达,见月盈亏知死生。”(陆游:《溪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范仲淹《岳阳楼记》堪称理趣美的代表作。作者铺写巴陵盛状,洞庭阴阳,意在借景抒怀,对人生际遇感慨万千:“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最后袒露襟怀,登高望远,从对景物的感受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不以物喜

6、,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审美意境的开拓,都富于浓重的哲理意味,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这里,自然人格化了,诗人自然化了。在这个意义上,人同自然的交流对话,摒除了世俗的凡庸,真正实现了精神上的沟通共鸣而共同步入了自由的王国。(梁一儒,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