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中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城镇建设中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以笔者参与完成的哈尔滨市呼兰区沈家镇小城镇建设规划为案例,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确定了沈家镇建设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对策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小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沈家镇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北部,距省会哈尔滨市45公里,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106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人,现辖12个村23个自然屯。从产业结构来看,呈现“二、一、三”的形式,二产占产业的比重较大,但层次低、发展不稳定。从哈尔滨区域
2、范围看,沈家镇居于都市经济圈边缘,具有承南启北的作用,属于以初级农副土特产品流通为主的农村经济型集镇。现生产力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处于市场化水平低的不发达阶段,小城镇发展只能局限在农业生产和交换范畴内,产品缺乏加工增殖环节,财政收入不足,缺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活跃农村经济方面的作用还相当有限,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远未发挥出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72.1区域综合发展和村屯体系布局相对脱节沈家镇的定性、定位主要受制于呼兰区的行政区划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没有把区域综合发展和村
3、屯体系布局有机结合。村屯体系结构不合理,中心镇区对区域经济和村屯发展带动作用不强,尤其一些村屯规模偏小,经济薄弱,又缺少科学的规划,建设水平低。2.2自然经济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单一由于商品经济不够发达,自然经济比重过大,小城镇仅发挥着地方少量农产品集散地的功能,经济结构单一,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相当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小城镇的比重很小,转移领域十分狭窄。在这种自然经济下,小城镇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大,从业状态不稳定。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在农村还继续保留耕地和宅基地,属半工半农式的城镇人口,远没有摆
4、脱对农村土地的依赖,难以有效推动小城镇各类产业的持续发展,使得小城镇因得不到产业的有效支撑而犹如“空中楼阁”,发展难有起色。2.3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致使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大大超标。另外,一些有污染的工厂企业正逐渐从城市向城镇转移以及乡镇企业的粗放经营,导致城镇的土壤、空气和水体倍受污染,急需综合治理。72.4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道路铺装率、自来水入户率、有组织排水率、污水和垃圾处理率、信息传播率以及供能标准均很低,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生活质量差、生产效率低,导致生产起不来、经济上
5、不去、效益提不高,严重阻碍城镇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4.1区域统筹发展小城镇发展规划不仅是对其镇区进行科学规划,而且要以适度超前的长远眼光,以镇域整体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区域条件的综合分析,在对未来发展进行准确把握和评价的基础上,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区域中镇区、中心村的经济辐射和能量层级,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订镇域村屯体系规划,从而保证小城镇内各村屯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村屯之间建立一种资源互补、优势互补、需求互补的协作性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关系,从而减少各村屯产业结构雷同、相互间低层次竞争、分工不明确和特
6、色不显著等问题。4.2发展特色经济小城镇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培育支柱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为此,沈家镇要走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之路,7采用非均衡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和发展一批已经形成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中心村,在中心村的建设中要注重特色、注重区位、注重产业实力,在镇域范围考虑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考虑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虑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聚集和组合,使镇区和中心村的建设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4.3进行土地适宜度分析,合理利用资源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
7、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载体。通过对不同区位土地开发程度、适宜度及承载力的分析,将土地分为优先发展区、限制发展区、更新改造区、农田保护区。明确小城镇发展方向,确定土地发展顺序,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将土地及绿地空间加以统筹安排,把小城镇融合、组织到大自然中去,保证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与田园化,避免小城镇的无限制扩散,使其有充裕的预留空间,既保护环境,又将郊野绿地引入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空间融合、回归自然。4.4筹措资金,全面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7环境基础设
8、施是小城镇产业发展、商贸流通和居住生活的保障,也是小城镇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且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在农村建设资金普遍短缺的约束条件下,必须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市场化运作。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带资进镇,开店办厂,发展非农产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