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6924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1
《加强原煤制造成本管理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加强原煤制造成本管理与控制 【文章摘要】原煤制造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东欢坨矿业公司基本战略之一,原煤制造成本占了我矿综合成本的84%以上.近年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式很多,其中,提高产量和煤炭质量占了很大的比例,随着东欢坨矿300万吨/年续建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完毕,东欢坨矿正式跨入大矿行列,原煤产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完全依靠提高产量创效益的粗放型管理形式并不是长久之计、而煤炭售价及收入又由销售分公司统一进行制定和结算和情况下,能否通过降低原煤成本增加效益也就成为我矿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原煤制造成本;控制和管理1加强材料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在原煤制造成本中
2、,材料成本属比重较大的成本开支,其成本比例占整个原煤制造成本的13%以上,对材料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是原煤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5首先,制定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是控制材料成本和给各基层单位下达材料费指标的基础。因此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完整性、合理性和先进性,按各生产工作面的地质条件、运输条件、安全条件、支护形式等因素,由物资管理科计划组牵头,在物管、技术、财务部等部门人员的配合下,结合近年来材料消耗数据,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材料消耗定额。其次,要加强材料成本单位承包的管理:要以物管科和经管部为主根据我矿的年度产量计划和目标成本,将材
3、料费分解成小指标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实行材料费包干,并与有关责任单位的责任人实行经济责任制挂钩,而且一定要保持考核制度的刚性,不涉及到重大的安全、生产变化,年初指标不能变更。最后,加强内部挖潜,大兴修旧利废。为各基层单位库房配备机修设备,发动库管人员对上井小型设备实施可用性分类,利用机修设备全面开展修理复用活动。鼓励各生产工作面现场开展井下修旧利废。在采掘单位推行现场物资管理“三个一百”。实现采掘支护构件的就地转化,使井下物资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功能性发挥,节约材料费用支出。2加强人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近年来,随着东欢坨矿员工的增加以及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东欢坨矿人工成本的
4、比重必将有一个大幅度提升,已由2011年38%提升到2012年40%。因此加强人工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很必要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5第一.认真审核记工单,对职工人数增减变化、考勤记录等原始单据要正确计算、汇总,避免虚报,瞒报出工天数;第二、把井上富余人员充实到一线,适当减少协议工数量;第三、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科学配备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经营管理部门成立定额组,专门负责测算各部门劳动人员定额,改变有些部门人员配备不足,而有些部门人员过剩的现状,为合理定员提供科学保证;第四.在“三按”管理中,实现掘进、回采“无缝衔接”,缩短工期,节约人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提高矿井自动
5、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3加强电量支出的管理和控制电费支出占整个原煤成本的8%左右,加强对电费支出的管理也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产量计划衔接安排,并考虑特定因素,采取科学的计算方法,合理确定电费消耗指标;其次,机电部电管小组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杜绝设备空载现象,并合理调度用电时间,做到削峰填谷,有效控制电量的合理消耗。井下生产单位努力做到大型运转设备合理选型,设备开停有效调节。企业办公用电也加强日常管理,做到人走熄灯、室空断电,从点滴做起,形成人人节约用电的良好氛围。4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煤炭生产环节多,设备品种数量大、分布广,
6、并且对生产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设备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对设备的管理实行动态追踪管理,避免设备的闲置浪费,并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设备上,这对降低原煤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5一是严格控制机电事故率。制定下发了生产过程各类事故管理规定,明确各单位党政正职为机电管理第一责任人,提出了“零事故”管理目标,全面实施精细化检修。通过集中检修、加强班检和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全力杜绝30分钟以上的事故。二是推行机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加强机电设备、配件管理,降低机电设备事故率。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管理台账,实施设备主要部件档案化管理,落实主要部件根据使用寿命
7、周期定时组织更换,超前进行设备维护、检修,防止发生重大事故。三是狠抓机电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坚持贴近实际,积极组织与新标准的对标整改,提高机电标准化水平。5加强安全管理、用安全降成本从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安全生产一旦出现了问题,成本支出是很大的,企业难以负担,一次大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全矿停产,其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不可估量。一次死亡事故的发生,将会带来抢救费用,抚恤金、赔偿费用和上级部门的处罚等成本。因此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强化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量化安全成本。6加强技术进步,降低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