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

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

ID:6064872

大小:9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01

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_第1页
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_第2页
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_第3页
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_第4页
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文【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4年11月20日,郑州空气污染指数爆表,网友“大花猫”通过网络发布《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清洁的空气,对市民来说,好像是奢侈的‘珍馐’‘佳肴’”,“我们这些普通市民,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的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针对市民写公开信事件,11月23日,郑州市长马懿在政府官网回应治霾公开信:虽然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政府责无旁贷。将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议论文,标题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

2、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解析】一、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本题与近三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大致相似,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材料的性质(类别)是事实(时事素材)类。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要求写作。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一)关于材料的内容1.网友通过网络公开信表达对市长和市政府治霾不力的不满和批评。2.郑州市长马懿在政府官网上代表政府表明不推卸责任的态度和要扎实治霾的决心。(二)关于材料的含意1.材料中的“空气污染”(治理雾霾)的上位概念是“社会公共事务

3、(事件、问题)”。网友代表了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市长马懿代表了政府部门(官员)2.第一段话的含意是: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和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时政府部门(官员)的表现,应持怎样的态度和采取怎样的行为。第二段话的含意是:政府部门(官员)应如何妥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应如何应对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对自己的建议,批评,指责,甚至谩骂。综合两段话的含意是: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和政府部门(官员)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和在这些事务(事件、问题)相互的表现,应持怎样的态度和行为。二、关于是

4、否符合题意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面对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去谈。符合题意(36-60分;按文章的表达能力可分两等,一等48-60分,二等36-47分)只要围绕“面对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来谈,无论是从“政府(官员)”的角度,还是从“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角度,谈态度或行为,都属于符合题意。单从“空气污染(治理雾霾)角度谈“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属于符合题意。判断学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要看“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这是一个核心范围;两个基本点,一是“政府(官员)态度或行为”,二是“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如果从“内容”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点”,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如果从“含意”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主要是指“社会公共事务(事件)”但是谈其他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最好都要从作文材料中的“空气污染”谈起。基本符合题意(26-35分)如果只是开头、结果或文中其它部分提一下“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主体部分与“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无关;或者仅仅谈“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

6、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在三等给分。如:有学生立意为:要勇于接受言辞激烈的批评。在分析论证时,所举事例都是个人如何接受他人言辞激烈的批评。这就属于扩大写作范围,主体部分与“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无关。(补充:学生在立意和行文中可以不出现“社会公共事务(事件)”这样的词语,但内容上和表述上必须符合“社会公共事务(事件)”的内涵。)偏离题意(25分以下)离开“面对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而谈“选择”“面对”“客观”“辩证”“理性”“多角度看问题”等,属于偏离题意。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词语,

7、如“网络”“公开”“历史过程”“扎实”等,但若不联系“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则为偏离题意。三、关于角度选择和参考立意考生可以从从“政府(官员)”,“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15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或综合二者,各角度之间没有优劣之分;考生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各角度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一)从“政府(官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