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60581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1
《乡土艺术和农村群众民俗文化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乡土艺术和农村群众民俗文化活动 一、丰富多彩的乡土艺术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世代相传,地域性特色明显。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中生活与泥土紧密相关,乡土意识浓厚。乡土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承、创新和推广乡土艺术,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姜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传统乡土艺术资料十分丰富,如面塑、剪纸、砖雕、泥塑、根雕、刺绣、滚莲湘、牵驴花鼓、窑工号子、车水号子、倒花篮、莲化落、小鼓说唱、钱串子、道情等,都是很有价值的传统乡土艺
2、术形式和资源。走进姜堰,来到乡间,便进入乡土艺术的大舞台,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水上划船,无论是砌屋上梁还是新婚嫁娶,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娱乐休闲,到处都能听到娓娓动听的民间故事、抒情小调,也能看到成人的歌舞或儿童的嬉戏,这里古老民间文艺乡土意味浓郁,水乡特色鲜明。为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广大民间艺人及艺术爱好者对传统乡土艺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建设。8溱潼会船是泰州市姜堰区影响最大的乡土艺术形式,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溱潼会船,源于宋代,相传义民
3、张荣、贾虎曾于溱潼村阻击金兵,溱潼百姓帮助埋葬阵亡将士,并于每年清明节家家撑着篙子船、农船和小木船,身着民俗服饰,祭奠英魂,久而久之,形成撑会船的习俗。会船通常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五种类型。如今,溱潼会船已从单一的水乡群众会船活动,演变成一个融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经贸等多种内涵的民俗会船盛典,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海内外专家赞誉为“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可以将溱潼会船比作一场演出,表现的是生态民俗民风,十里溱湖的大舞台,万余人的演员阵容,十多万人的拉拉队,形成了天下绝唱。82009年,
4、姜堰滚莲湘、溱潼砖瓦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滚莲湘在里下河一带是有代表性的乡土艺术,特别是在节日、庙会或在乡村演出时,滚莲湘都起一种打场子的作用,即通过滚莲湘拉开场子,然后让其他的节目来表演。姜堰滚莲湘是劳动人民在平时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乡土舞蹈艺术,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真正生长于农民生活的舞蹈。据清嘉庆《东台县志》载:溱潼砖瓦生产始于唐代,到清代时期,溱潼地段划为十四坊,其中以窑命名的就有六坊。以挖掘溱潼砖瓦文化编演的“溱潼窑工号子”2002年荣获“江苏省民歌民舞民乐大赛”金奖,2004年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
5、奖”。溱潼窑工号子生动反映了窑工们从挖泥制作土坯,到把土坯制作成砖头的全过程。尽管现代工业的发展曾使劳动号子渐行渐远,但溱潼湖窑工号子仍不断散发出强劲的生命气息。二、乡土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乡土艺术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应该从梳理农村传统文化根基开始,努力寻找现代工业文明与农村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对接,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土艺术资源丰富的一些地区,更是将其视作文化建设的根基。泰州市姜堰区努力培育姜堰人文精神,繁荣文艺创作,丰
6、富群众文化生活,立足于改善文化民生,通过打造区级重大文化活动、培育基层特色文化团队、推动城乡文化互动等形式,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文化境界。新春文艺调演、文艺新作展演、文艺汇演巡演、民俗文艺踩街、民间艺人现场表演、书画摄影大赛等活动也吸引了城乡群众热情参与,形成了城乡群众系列文化大餐。8中国河横菜花节是姜堰乡土艺术一个奇葩,每年3、4月份,泰州市姜堰区千亩菜花遍地金黄、花香四溢,当地政府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生态500佳——河横村”的生态环境优势,连续举办了5届中国河横菜花节,把生态旅游和群众文化有机融合,群文活动
7、、体育活动、民俗活动和经贸活动同台唱戏,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成为影响较大的区域文化品牌。各基层单位和广大艺术爱好者,对传统乡土艺术的传承、创新和推广充满热情,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俞垛镇从2005年起,每月举办一场《魅力水乡·大家唱》,至今已举办50多场。数十名“草根”作者定期开展创作活动,出版了《俞垛民间故事》、《俞垛民间歌谣》、《俞垛民间游戏》三本文化丛书。每年都邀请省级专业艺术团队下乡献艺,聘请专职文化业务干部和工作人员来镇举办舞蹈、古筝、竹笛、二胡、书画等专业培训班。8白米镇民间民俗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为不断
8、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的文化软实力,该镇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白米镇在实施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就把提升文化品位、推进文化建设放在一起统筹考虑,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