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

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

ID:6058743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1

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1页
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2页
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3页
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4页
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江源草原退化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草原退化、碱化和沙化、气候恶化以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问题,在三江源绝大多数草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江源天然草地退化主要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作用下发生的,在自然因素中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产量以及草地的群体结构的变化。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草地的退化;人为控制因素中,表现在草畜季节不平衡造成的超载过牧、人口增长以及草地不均匀的放牧压力等,进一步加剧天然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本文阐述了三江源草地主要是在气

2、候干暖化、自然灾害增加、生物因素等自然因素和超载过牧、人口增长、不均匀放牧等人为因素共同驱动力作用下发生的退化以及防治措施。关键词:过度放牧,鼠害,降水,三江源,防治措施,退化中图分类号:P426.6文献标识码:A三江源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地面积3636.97×104hm2,11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1.26%【1】,近几十年以来,在全球气候温暖化、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频繁、草地超载过牧等影响下,三江源草源退化呈加速趋势,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70年代可利用草地面积退化了7533×104hm

3、2,退化速率达19.5%:90年代比80年代减少了705.6×104hm2,退化速率达18.2%(见表1)【2】。草地退化主要表现为牧草产量、高度与覆盖度下降、可利用面积减少、毒杂草大量滋生,使草地载畜能力下降,还体现在草群结构变化,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优势种群等生态功能上的变化。表1青海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草场退化情况由于近40年以来江河源地区气候变化以及区域气候干暖化及其引的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与草原植被退【6】;对黄河源区玛多县草地退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经深入分析,表明过度放牧是导致玛多县草

4、地退化的主要原因[7]。本文通过阐述三江源草原的退化原因提出主要的防治措施。1草原退化原因分析1.1气候变化对草原退化的影响11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近40年上升了0.2~0.3℃,升温向率为0.03~0.06℃(10a)[8],全国平均升温倾向率为0.04℃(10a)。据1961—2004年青海省气候资料分析,“三江源区”“环湖地区”代表站的气候变化显示,两区域平均气温倾向率明显高于全球和全国(见表2)[9]。因此形了以暖干化为主的气候变化趋势。据近44年平均降水量,有22年低于

5、平均降水量,并约以2.4nun/(10a)的倾向率递减。环青海湖地区在4个年代降水约以0.7mm/(10a)的倾向率减少。天然牧草的发育、高度及产量形成主要受降水、温度等条件的限制,在自然因素中以气候因素对草地影最大,尤其是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是促使青海省草地退化的重要自然因素,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产量以及草场的群体结构,最终导致牧草产量—卜降。首先,牧草返青期与水分条伺:有着显著的正负相关,而草的枯黄期与热量及水分条似:相关密切,由于在春季回升速度缓慢,返青期降水偏少,牧草返青期推迟,秋季降温趋于加快,降水呈

6、减小趋势,牧草枯黄期提前。其次,降水量尤其是夏季持续少,夏季干旱化趋势明显,使植被发育迟缓,产草量低,营养期生长不良,植被趋于退化;再次,大部分牧业区属于中干旱地区,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减少,且降水变率火,造成牧草产量年际间较大波动。11三江源牧草产量一般随着降水的逐年减少呈而下降趋势。对甘德、曲麻莱、铁卜加和河南站历年牧草产量与年降水量、年均气温相关关系分析显示,甘德、曲麻莱和铁卜加3站牧草产量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为0.7258、0.8127、和0.7784,而河南站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为0.

7、1888(见表3)[10)。其主要原因是对于湿润气候的河南地区,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子,由于河南在这一时期平均气温升高显著(0.10~C/a),暖湿的气候对牧草的生K应十分有利。可见,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缓和了低温对高寒草甸牧草生长的不利影响,但地表及植被的蒸散量的加入远比降水量增加的快,水分则成为牧草生长的限制因素【11】。表3各代表站历年牧草产量与年降水量、年均气温相关关系因此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通常不能满足牧草生长发育要求,气候变暖加剧草地水分的散失,降水减少利蒸发量增人进一步加剧干旱对牧草的危害,

8、牧草的生长发育受阻,产草量下降,对牧业生产的影响较为不利。在湿润地区,降水充沛,水分条件可充分满足牧草的生长发育的需求,气候变暖将延长牧草的生长季,使牧草产量增加,使得草场载畜量上升。1.2人为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人和自然两种因素都可以控制草原载畜量,但人的控制是自觉控制,可以达到既发展畜牧又保护草原生态平衡的效果,是有利的。而自然控制是草原生态系统超载过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