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

ID:6053774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_第1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_第2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_第3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_第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反思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但部分教师误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之受试卷评价体系的片面影响,教学上出现了一些极端做法,现总结如下:一、观念上过度重视如今一提到中学语文教学,很多人就有意无意地认为只重视文言文教学,比如必修课本的讲授,总是重文言文轻现代文;文言文讲授的时间占语文总教学时间比重过大;语文读本及选修课本中也总是选择文言类(包括诗词鉴赏)的讲授,如苏教版语文选修课本,十几种之多,部分学校选择《史记选读》、《论孟选读》等,某种程

2、度上这类选修教材充当了必修教材的角色。以文言文为主的教学做法,使得师生负担增加,教师们私下抱怨教得没意思,学生也学得索然寡味,厌学情绪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二、教法上本末倒置7目前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现象十分严重,举例来说:一是诵读少,一篇文章,课上读一两遍,走个过场而已,即使辅导课或者晨读课读,也仅仅是为了几个名句默写能得满分。这样读书,谈何感悟?谈何审美?更多的恰恰是拉开了人和美的距离。二是“解剖式”的教学:课文学习变成总结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有些很长的课文,学生整理起来花的时间长,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再加上教学时间冗长,学生容易产生“审丑疲劳”,几篇课文学下来,简

3、直累死人。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者之一的黄厚江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气愤地说:“你让我这样学文言文,我不会!”黄先生不是不会总结文言现象,他是反对这种只看见“言”而看不见“文”的教学方法。三、评价上机械生硬对现有文言文教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试卷相对固定题型的几道题目上。我们不可否认标准化答案评价体系的优点,但在命题和阅卷时出现了一些普遍问题。由于不同命题人的思考角度和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命题时出现了一些偏题、怪题及有争议的题目,如一道考察词类活用的题目,命题人认为“未云何龙”、“楚人一炬”两句中的“龙”7、“炬”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法,理解为“出现了龙”和“放了一把火”。个人觉得不太典型,为什么不可理

4、解为动词省略呢?再如连词“而”的考察,相当多的句子中“而”作顺承或修饰讲都有道理,可命题人只让你选择一种理解,而且这种理解一定是命题人所理解的那种,命题人实际上把所有老师的答案进行了“大一统”。古人写作时,在虚词的使用上带有一定主观性、随意性、习惯性,他们写文章不是为了千年之后现代人考试用的,他们绝对不会考虑答案标准化问题。文言文翻译题,判分比较机械,与参考答案相异者,即不得分。课文句子翻译,总是以课下注解和教学参考书上的译文为准绳,丝毫不许学生的答案与之相左。学生练习、考试头脑昏昏,导致学生的文言语感越来越弱,学习文言文的困惑越来越多。鉴于以上现象,我们提出文言文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这一观

5、点,包括“观念的开放,教法的开放,评价的开放”三部分。(一)观念的开放性7转变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观念,重视文言文“文”的价值,这一价值包括欣赏语言之美、写法之美、文化之美三个内容。这三个内容是递进式关系,而传统教学中紧扣字词解释仅是语言之美的一小部分。我们传统的教学太注重字词的释义,教法大多是死记硬背,而古人写作绝不是背过许多字词的意思然后动笔的。他们通过大量的诵读、仿写渐进式地意会词语的释义,心中有了相当的积累,自然能够行文。我们所说的语言之美更侧重于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语感丰富灵敏了,文意理解不成问题,古语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非常看重诵读。我们要让学生

6、在语文课上真正读起来,拒绝“走马观花式”的“伪读书”。文言文作为“文”,在写作上是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鉴的。一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值得探究学习,如《六国论》,这篇典型的议论文,它的立论、论证难道不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范本吗?《赤壁赋》从出游到游中所见到触景生情,难道不可作为记叙文写作的借鉴吗?所以分析古人的写作思路,对我们的作文教学确有借鉴之用。最后一点是欣赏文化之美。《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文言文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包括人文素养、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唐代韩愈说:“文以载道”,认为教师的作用首先是“传

7、道”,中华文化的“道统”——道德、人伦、修养等都是靠文言文相传至今。我们的教学千万不能忽视文言文的“人文性”作用,要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要求。(二)教法的开放性教法上,我们提倡精读、泛读、补读三法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文而异,因学生素养而异,因教师个性而异,不可标准化、绝对化。7首先是精读。选取课本或读本中浅易文言文(浅易的界定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