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ID:6053236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1

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_第1页
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_第2页
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_第3页
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_第4页
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社会需求的特点,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确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建构,以工程素质能力培养为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培养的互动机制,推动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培养。关键词:卓越;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26-0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随着国家“卓越计划”的深入推进,我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希望能以“卓越计划”作为一次发展的契机,结合教学计划的新一轮修订,从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定位进行重新的审视,对原有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探索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7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需求7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专业现课程体系设置共分为两大块内容,一为理论教学,

3、其中包括三大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通识教育平台,这一部分的学时数为2312学时,141学分;二为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践课程、第二课堂、自习课程等,课内外总计49周,49学分。总计学分为190学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接近于3:1。可以看出,总体上的课程设置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为辅。从理论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上看,有些教学大纲的内容仍存在一定的重复问题,有些课程大纲的前后环节衔接不畅,还有的教学大纲过于强调知识的课堂传授,忽略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很难快速上手。从实践课程

4、内部结构上来看,还存在着专业实践环节偏少的问题。尽管总计有49周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除了16周集中的毕业设计外,学生的时间环节通常被挤压到每个学期期末的1~3周参与相关课程配套的实践训练,时间分散;而如交通流检测等校内开设的实践课程,还存在重复或涵盖面不全的问题。此外尽管本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与校外企业的工程性联系也较多,学生的毕业设计75%~80%为真实的工程类课题,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咨询、规划和设计类,使得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工程实践机会少,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得到保障。2.社会人才需求。从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来看,近三年本专

5、业毕业生中的20%左右出国进修,24%左右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56%的毕业生直接就业。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交通咨询、智能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道路设计和施工管理等领域。本专业学生的总体培养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能力,就业层次也优于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二、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导向与设置思路在教育部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对交通工程专业进行了如下的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规划、交通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施工与管理、交通系统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培养

6、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上基本能力。基于此和“卓越计划”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本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导向性思路包括以下几点。71.注重“大工程观”培养。在“大工程观”的培养思想里,强调三种新的能力,即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的知识背景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应于本专业的本科教育而言,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的基础课程平台,为学生构建新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使学生具有宽广的工程视野、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及其所需要的科学

7、基础与工程知识。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近几年本专业本科生的升学及就业情况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进一步在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一类是直接进入与交通相关的国企或政府部门,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由此对于本专业所出口的学生,社会需求表现在要求其具有优良的专业知识背景、良好的工程素质、受过一定的专业技术训练,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对应于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而言,专业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工程实践类课程与实际工程的对接都显得十分重要。3.注重工程系统化培训。在本专业开设伊始,“工管结合”就作为专业发展的特色思路。由此,实践类课程也成为专业教育重要的环节。但从目

8、前的总体效果来看,专业实践环节、实习、综合课设、毕业设计等的设计与梳理还存在不足,导致学生掌握了很多实践的技能,但不知道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