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51235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01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切入点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切入点探析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影响课堂效率。笔者从课堂有效提问的切入点出发,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的关键点、细微点、疑难点、空白点等方面巧妙设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效率关键点细微点疑难点空白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成功的课堂提问就如同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它能催生出美好融洽的师生之情,点化和谐理想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
2、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教师在如何把教材要求转化为教学问题,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组织教学问题等方面,往往存在着随心所问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和把握学情,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在遵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整体优化”原则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使课堂呈现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生动局面。9一、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切入箭打靶要瞄准靶心,课堂提问也如此,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就是课堂教学的靶心。一堂课45分钟,不能满堂问,也不能对所
3、有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难点。对学生来说,课堂知识的重点,往往也是他们学习的困难点、疑点,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攻克难点,他们会充满快乐、满足和自豪。每个人在征服难题的过程中,自信心就会大大提高。教师在问题的重点处提问,便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的印象,逐渐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分析知识的重点,并逐渐培养学生学会找寻重点。只要学会了寻找一篇课文的重点,就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如教授《捕蛇者说》一文,如果教师剖字析句,学生即使能
4、翻译整篇文章,恐怕也难以明白此篇流传至今的原因。这正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处。文章主要揭示赋敛之毒,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紧扣“毒”字屡屡深入设问。1.“永州之野有异蛇”异在哪些地方?明确:颜色,毒,功用。2.从作者写作意图看,它突出哪一点?为什么?学生研读课文:得出结论,为了突出后文的赋敛之毒。93.捕蛇者的祖父、父亲死在捕蛇上,自己也几次险遭不幸死里逃生,为什么他不改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赋敛比蛇更毒。通过一个好的提问,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中必须加以注意的内容,使他们可以通过重点的排列,形成易于自己的理解记忆知识结构,促进学习成效。
5、反之,则会误导学生的思路。那么在提问时,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内容来找出知识的重点,然后在重点处提出问题进行引导。指导学生针对课本章节内容进行阅读、预习,这样既能回忆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又能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从中发现重点、难点,便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二、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细微点切入9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六十三章中这样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其含义就是说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细节虽小,但往往会决
6、定教师们讲课的精彩与平庸。一个老师的水平往往体现在细节中。教师准确地抓住课文的细节,在课文的细节处提问,用细节打动学生,用细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就可以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细节学习的乐趣。一篇课文的细节往往是这篇文章最传神的地方,也是作者笔力最重的地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无数的细节教学‘串’成了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有时它会决定一节课的成败。”在课文的细节处提问,让细节成为知识的生长点。细节就是精髓,它总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学生可以在回答细节提问中展示自己,教师们也可以在细节中体现智能
7、,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要不停地研究,教师只要抓住重要的关键的细节引领大家一起去关注,去突破就可以了。例如笔者曾这样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师问:“如何品味文中英子挨打部分的动作——‘拖’‘抄’等词?”生1:写出了爸爸对英子不去上学非常生气,很愤怒。生2:表明爸爸出手很重,对英子较狠心。生3: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够民主。这样,在学生的理解中,爸爸的形象不再高大,回答的内容偏离了教师预设的主题。此时,如果教师缺乏匡正和反馈的能力,或者直接掐断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让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不正确,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教学目标亦无
8、法完成。意识到对文本写作背景和相关语段的铺垫、介绍不够,笔者灵机一动,这样提问。师:“为什么爸爸这么生气?”9生:“担心英子的前途,这是用一种传统的方式,表明自己对孩子的爱。”由此,文章的主题顺理成章地呈现,也能让学生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