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

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

ID:6049718

大小:4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01

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_第1页
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_第2页
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_第3页
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_第4页
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知负荷视角下移动阅读探究  【摘要】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移动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手段。移动阅读的泛在特性为读者提供了随时随地阅读的便利,但也增加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本文从阅读材质和阅读设备两方面对移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来源进行了分析,根据教育心理学领域对阅读前指导的研究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对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给出了移动阅读资源设计的一些建议。【关键词】移动阅读;认知负荷;阅读前指导;信息可视化技术【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2、09—458x(2013)06—0051—05一、前言15移动阅读指的是读者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阅读电子信息资源的行为。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阅读的发展,从早期的短消息阅读到现在的专用电子阅读软件或电子书产品,从单一的文本信息到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从孤立的阅读到协同阅读,移动阅读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限制移动阅读应用的技术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移动设备在内存容量、无线网络速度、屏幕分辨率和待机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运算能力已经接近于台式计算机,出现了大量

3、用于移动阅读的专业软件,移动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手段。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2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我国18至70岁国民在2011年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13.53分钟,比2010年的10.32分钟增加了3.21分钟,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1]。移动阅读具备泛在特性,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作为一种电子阅读形式,移动阅读在继承了电子阅读优点的同时,也继承了电子阅读认知负荷高的缺点,并且由于移动设备本身的特性(较小的屏幕尺寸,交互方式的

4、局限性等),读者的认知负荷有继续增高的趋势。本文分析了移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来源,并以降低认知负荷,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阅读前指导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信息可视化技术两方面给出了移动阅读资源设计的一些建议,供移动阅读资源的设计者使用和参考。二、认知负荷理论15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的[2],是继建构主义理论之后又一个对教学设计起重要指导作用的心理学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假设人类的认知结构由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组成,其理论基础是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

5、论[3]。资源有限理论认为人的工作记忆(认知资源)容量是有限的,一次只能存储5-9条基本信息或信息块。当要求处理信息时,工作记忆一次只能处理两到三条信息,因为存储在其中的元素之间的交互也需要工作记忆空间,这就减少了能同时处理的信息数。图式理论认为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图式的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长时记忆中的图式对新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这种加工是自动化的,速度快且占用认知资源少[4]。15认知负荷理论定义了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内部认知负荷来源

6、于信息材料的内在难度。当信息材料中元素较多,且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十分复杂时,对材料的加工整合将花费学习者大量的认知资源,内部认知负荷会非常高[5]。外部认知负荷也称无效认知负荷,主要依赖信息材料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当组织方式与呈现方式不是很好时,学习者需要通过额外的认知加工进行调整,这会占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外部认知负荷会比较高[6]。相关认知负荷也称有效认知负荷,当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未用完全部的认知资源时,剩余的认知资源可以用于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如图式的构建)。这种信息加工虽然也增加认知负荷,但

7、并不会阻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7]。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内部认知负荷与知识建构直接相关,是认知资源使用的主体;外部认知负荷与知识建构无关,应该通过良好的组织与呈现设计去尽量减少;在认知资源有盈余的情况下,应该引导学习者使用相关认知负荷进行知识建构[8]。在这三类认知负荷中,不同类型的认知负荷是可以叠加的。为保证学习效果,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个体能承受的认知负荷。三、移动阅读的认知负荷来源分析和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移动阅读的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所使用的电子阅读材质和移动设备的技术特性。(一)

8、电子阅读材质导致的认知负荷问题和纸质阅读材质相比,电子阅读材质会让读者产生更高的认知负荷[9],特别是当读者以学习为目的,通过综合、比较或分类的方法从文本中获取和加工信息时。心理学研究指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对一些特定文本的空间位置创建心理表征,并通过这些空间位置在不同文本片段之间进行导航[10],读者在大脑中产生的这种空间位置布局被称为认知地图(Cognitive15map)[11]。Li等的研究指出,电子阅读让读者很难构建认知地图并进行有效的导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