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

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

ID:6049196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1

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_第1页
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_第2页
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_第3页
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_第4页
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藜芦属药用植物探究进展  摘要:对黎芦属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于为该属植物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黎芦属;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其他方面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61-03黎芦属(Veratrum)植物录属于百合科(Liliaeeae)黎芦族(Veratreae),为多年生草本,全世界约有四十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据文献记载[1~7],曾有2科4属17种植物做藜芦类使用。据《中国

2、植物志》记载藜芦属药用植物在我国有13种1变种。藜芦属植物长期以来被作为药用植物被开发与利用,用根及根茎入药。该属植物有生物碱类化合物、二肽类、黄酮类等化合物,用于治疗中风痰壅、癫痫、喉痹不通及疥癣和恶疮等。1种质资源8《中国植物志》对藜芦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类,认为我国藜芦属药用植物有13种1变种。澄清了藜芦属植物分布混乱的现象,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收入9种,《秦岭植物志》中记载本属有30多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24种。在资源分布上以四川、云南分布的居多,此外山东、辽宁、吉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亦有分

3、布。常见的藜芦属药用植物见表1。3药理作用藜芦是最早被发现的具有降压活性的药物之一,20世纪50~60年代就有天目藜芦、毛穗藜芦、蒙自藜芦等降压的报道,不同品种的藜芦生物碱钧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作用强度及持续的实践各不相同[11]。兴安藜芦根浸膏水溶液,经麻醉动物实验亦具有降压作用,对妊娠毒血症有良好的效果[26]。Hasser等[27]考查了藜芦生物碱使平滑肌释放的AVP对心肺受体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Hintze[28]研究了藜芦生物碱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理作用。Giles等[29]的研究表明藜芦类生物碱的降压作用是由

4、于藜芦生物碱激活近端动脉循环的受体。Zucker[30]研究结果表明藜芦心血管效应是降低外周阻力。Marinov等[31]研究了藜芦对人心脏毒性的作用,给12个病人藜芦制剂后,发现该药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的PQ,QTc间期缩短等,故认为心动过缓是由于藜芦能够增加迷走神经的强度;心电图的改变是由于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狭叶藜芦碱甲(stenophylline8A)可能具有扩张脑血管和冠脉的作用,降压作用起效迅速,无快速耐受性,不反射性兴奋心脏,能显著减少心机做功和耗氧量[32]。King研究了藜芦生物碱的催吐

5、作用,其作用于尚未证明的受体[33]。BrizzeeK.P.用X线电影照相术研究了藜芦生物碱的催吐过程,该研究可以解释临床上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毒性作用[34~37]4其他方面研究目前对藜芦属25种植物进行的基于ITS、TrnLF、atpBrbcL序列的系统构建,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研究起源于东亚,辐射扩散与北半球,花被片黄绿色或绿白色为祖征,而被片者黑色花为其衍生特性[35]。对于Veratrumalbum.单种的研究也同样表明其为亚洲起源[36]。Kato研究组筛选出了用于eratrumalbum

6、subsp.Oxysepalum遗传多样性评估的11对SSR引物[37],同时对于Veratrumalbumsubsp.Oxysepal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为虫媒花,并具有较高的自交不亲和性[38]。对于兴安藜芦V.dahuricum进行了以发现抗肿瘤活性成分为目标的化合物分离、鉴定与结构修饰[39,40],同时发现化合物Veratroylgermine具有较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41]。建立了适用于藜芦V.nigrum10个甾体生物碱类同时检测的HPLCELSD分析方法[42]。5结语8藜芦属药用植物资

7、源丰富,在中医用药和各种制剂配方上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如披麻草基源植物大理藜芦、蒙自藜芦和狭叶藜芦是国家保密配方制剂“云南白药”的主要组成药物之一,也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一粒止痛丸”的主药。因此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藜芦属药用植物资源,以期发现具有临床开发意义的药物,如近年来研究发现藜芦属药用植物在降血压、抗肿瘤、抗血栓等方面的良好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南京药学院药材学教研组编.药材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2]陈令闻.南京药学院学报[J].1960:(5)57.[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主编.中药志

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4]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207.[5]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福建药物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6]林寿全.药物分析杂志[J].1983:3(4):196.[7]徐国钧.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南方协作组,第四册)福州: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