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43157
大小:4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卷九年级化学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I-127Na-23K-39Ca-40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分)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器生锈 B.燃放烟花 C.干冰升华 D.食品变质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空气可以液化 B.汽油能够挥发C.碳酸氢铵受热会分解D.氧气是无色气体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酒精 天然气 B.水银 澄清石灰水C.空气 甲烷 D.石油 生铁4、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A.加碘食盐B.无磷洗
2、衣粉C.无铅汽油D.无氟冰箱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B.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通常用于填充气球C.废弃塑料的乱扔乱丢产生了“白色污染”,所以要禁止塑料制品的研发D.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6.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的种类D.各物质的总质量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SO2、N2、NO2 B.CO2、CO、N2C.CO、CH4、H2 D.SO2、C
3、O、NO2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质加热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垂直放置,以免液体洒出C.用漏斗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7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B.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11.在N2、NO、NO2、NH4
4、NO3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12.一位同学要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移,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D.调节平衡螺母1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14.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
5、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15.亚铁离子Fe2+共有24个电子,则Fe3+离子核外的电子数为()A.3 B.23 C.24 D.2516.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 B.漏斗 C.量筒 D.玻璃棒17.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属于含氧化合物 B.氧化物只能由物质跟氧气反应生成 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
6、素是钠元素 D.蔬菜中不可能含有铁元素19.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g,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H2、O2和N2的混合气体 B.O2和N2的混合气体C.H2和N2的混合气体 D.2gN220.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A.C5H10O2 B.C5H10O5 C.C6H6O D.C6H12O67得分评卷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21.(6分)现有下列物质:①金刚石②大理石③蒸馏水④液态空气⑤干冰⑥液
7、氧⑦高锰酸钾⑧氧化铝⑨氯化钠(用序号填写)其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单质的是,(3)属于化合物的是,(4)属于氧化物的是,(5)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是,(6)含有氧分子的是。22.(6分)用化学符号填空:(1)1个氮分子(2)2个钠离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4)1个铵根离子(5)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6)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