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

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

ID:6040433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31

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_第1页
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_第2页
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_第3页
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_第4页
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教育类期刊选题设计  [摘要]教育类期刊的选题策划应该努力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教育热点问题的“深度挖掘”、对难点问题的“多向拓展”、对常识问题的“动态回归”以及对盲点问题的“理性透视”,较好地实现读者需求与办刊内容的有效对接。[关键词]教育期刊选题策划读者需求热点难点常识盲点[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教育类刊物的选题策划,努力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教育热点问题的“深度挖掘”、对难点问题的“多向拓展”、对常识问题的“动态回归”以及对盲点问题的“理性透视”,可以较好地实现读者需求与办刊

2、内容的有效对接。一、深度挖掘热点11教育热点问题,必然为读者所普遍关注,也是教育类期刊选题策划的热点。但热点往往又容易变成“烂点”——一般说来,要抢到“第一落点”“第一时间”,成为“独家报道”的几率较小,倘若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人云亦云,便又成了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反倒败了读者的“胃口”,难以留住读者的目光。因此,只有从深度入手,牢牢把握最新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最前沿的研究动态等热点,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才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启

3、动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于2012年年初正式颁布了2011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开展评价,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一时间,各教育媒体争相推出2011版课程标准的“解读版”。这些“解读版”大多聚焦在宏观层面,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对变化加以分析等。事实上,从理念到行动,其间还有相当的“距离”。对2011版课程标准的解读,更需要立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对专家学者的宏观视野与一线教师的微观操作“全面接轨”,兼顾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帮助读者内化理念,进

4、而有效地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为此,笔者所在的期刊《教育研究与评论》从2012年第4期开始,连续刊发专题研讨:在宏观层面,凸显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约请课程专家、教育大家等对2011版课程标准的本质做透彻的解读;在中观层面,强调观念更新,约请教材编写者、教研人员等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变化加以分析对比;在微观层面,面向教学实践,约请一线教师对践行课程标准过程中获得的感悟和产生的困惑畅所欲言。通过这些不同层面的解读,帮助读者缩短了理念与行动之间的“距离”。11又如,关于语文教材选文,历来受到语文教育界乃至社会的

5、极大关注。一度,社会对语文教材选文的议论颇多,其中,有指责的、辩解的、说明的。上海有位身为作家的博士家长甚至写了一本《对抗语文》的书。这些议论有“凑热闹”的,更有不少“乱起哄”的,其中或只看表面现象,或无限放大缺点,或片面理解所选文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辩证理性地看待教材,才能清晰地认识并不断地完善教材,进而正确地使用教材。为此,我们策划了一组“语文教材选文”专稿,分别约请文学院教授(也是教材编者)、作家(曾经是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等,从专家、家长、教师、学生等不同

6、的角度来共同探讨问题。一方面,明确语文教材编写策略和选文标准,描绘理想中的语文课文蓝图,提出教材选文“要更多关注文化体系的建构”“做到文质兼美与适合教学的辩证统一”“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等;另一方面,理性地分析批评意见,指出全盘抵制和否定,既不利于语文学科的建设,也会让教师、家长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如此,通过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编、教、学三方观点的沟通,带领读者“走进”语文教材,有助于其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多向拓展难点11教育期刊的选题策划,除了顺应读者需求,更要引领

7、读者、提升读者。现实中,对难点问题的探讨,由于其独有的启发价值,分外吸引读者的“眼球”。所谓“难点问题”,或是存在分歧(甚至相互“对立”),需要经历交流研讨,在求同存异中努力达成共识;或是理论抽象,令人难以理解掌握,需要多方剖析,慢慢接受和内化;或是缺乏相关知识和思维能力,理解出现误区,需要加以纠偏;或是理论接触实际问题后产生困惑,需要点拨指导;或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调整思路,等等。因此,针对难点问题的选题策划,应努力在多向拓展上寻求突破。11比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

8、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家办学”,随之在教育界掀起了研究教育家的热潮。对怎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教育家的产生都有其复杂的个体和环境的因素。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开拓性,具有宽广的教育视界和胸襟;二是创新性,是先进教育思想的“领跑者”;三是引领性,其教育实践具有样本意义,是一代人、一个时代所认同和追随的。对教育家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其学术品格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