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3417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探究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协同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究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协同机制 【摘要】: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城市的快速更新使我们对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即应当开发,还是应当保护;而在保护过程中,应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以及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限定开发的强度。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概念,着重从遗址保护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展开论述,以期为大遗址保护提供一些思路。【关键词】名城保护城市发展经济社会环境遗址作为历史发展的印记,对考古学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考古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那一时期的建筑、文化以及社会环境;但遗址的过度保护同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城市不能及时更新、经济基础落后、教育水平低下等。因此,许多
2、年来,城市规划部门和考古研究部门遗址进行着一场博弈,谁也不愿做出让步。如何确定一处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显重要。一、经济效益1、注重遗址保护模式(1)资金来源短缺7传统模式下,对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基本是由政府包办,全部费用由财政划拨,采用事业型管理经营模式但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由于实施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的经费主要依靠行政拨款,在当前地方财政不很宽裕的情况下,文物保护经费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汉长安城所在的未央区全年财政下拨的文物保护事业费仅1万元,尚不足两个工作人员一年的工资。蓝田猿人遗址每年只有1000多人参观,一年经费只有2万元,还
3、要负担文管所7名职工的费用,保护设施破旧不堪。(2)人均收入低下由于不能搞开发建设,城市不能发展,许多农民只能靠种地为生,而18-40岁左右的则是靠道周边地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收入水平低下。在企业经营方面,由于受事业管理模式的限制,难以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意识,基本是等客上门,很少主动宣传促销,往往是门可罗雀。2、注重开发建设在注重开发建设的模式下,人们的经济来源更加多样化。不但可以发展各项企业增加人民收入,也同时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当然,在开发建设中,应注重开发的力度与开发的强度,同时可也利用当地的原有经济结构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农家乐,这不但利于保证遗址区
4、原有的历史面貌得以保留,更能使更多的的人有所生计。基建投资加大:要想进行开发建设,拆迁和安置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因此7会引起工程费用的增加和建设周期的延长。此外,在注重开发建设的模式下,新增建筑与原有建筑在规划建设层面的适应程度和各指标之间的平衡状况也是应着重考虑的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以上两种对立模式,笔者认为:A在遗址区的开发建设中,应加强对遗址机理的绝对保护,而在其他地区,可适当进行开发建设,且不论从建筑形式上和建筑布局上尽量符合当地的建筑形式;B在旧有的城市机理上,可顺应历史上旧有的相关产业进行发展,例如,可在原有酒窖的位置修建酒吧一天条街;C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以汉长安
5、城遗址为依托,以汉长安城形象为品牌,以汉文化为核心,以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将汉长安城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二、社会效益1、注重遗址保护模式(1)劳动就业压力大7由于外界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遗址保护区的城市建设停滞不前,必然会导致城市发展与外界城市发展的脱节。当外界在大力发展企业的时候,遗址区的人还是靠种地为生,而种地所赚的钱已远不能满足自身的生活要求,必然会导致遗址区人们在经济上入不敷出。为解决之一问题,好多家庭都靠在外打工为生,有家不能回,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2)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高由于遗址保护限制,居民生产、生活受到制约;且受周边城市建设
6、冲击,居民发展需求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一方面,遗址区内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且勘探发掘工作进展缓慢,大多尚未发掘。三、环境效益1、注重遗址保护模式周边城市建设对遗址区环境破坏:对于一般遗址区来说,大部分都位于城市郊区,因此城市的扩张与发展对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与一般农村相比,地处城市近郊的遗址区的卫生环境状况常年来承受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外部负效应,居民在与地方政府、开发商的利益协调中成为牺牲者。面对这一事实,如果我们不能在协调政府、开发商与居民三者需求的基础上保障居民利益,遗址区居民良好的生存环境将难以创造。2、注重开发建设模式(1)自然环境破坏7一方面,遗址的开发建设无疑会
7、占用城市原有建设用地或耕地。而在开发建设中,开发商为获取高额利润,容积率往往很高,而绿化率则是按下限值。因此,环境质量变差。另一方面,遗址的开发建设中企业的引进,虽然解决了部分劳动就业,但也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2)社会环境破坏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没有经过资产阶级的过度,我们自己的建筑形式就很难适应现在的生活要求,因此我们只能引用外国的建筑以适应新的生活要求。而在遗址保护区加入这些建筑,就会严重影响中国原有的历史风貌,从何显得两种建筑形式格格不入。解决方式:A加大遗址保护区的紫线控制力度;要改善城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