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31295
大小:68.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05
《《勿以恶小而为之》说课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勿以恶小而为之》说课稿勐腊县勐满中学余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勐腊县勐满中学教师余勇,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勿以恶小而为之》。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广东版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法律护我”这一单元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法律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这个框题能为学好后面的法律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学到的一些法律含义,是以后法律常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
2、容。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正确认识和对待不良行为,防微杜渐,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违法和犯罪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有了不良行为要注意加以矫正,并掌握避免违法犯罪的方法,提高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及其特征,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认识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三、说教学的重点
3、、难点本着七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如何纠正不良行为”这一内容才能理解和掌握“怎样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1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难点的依据:要搞懂“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对于刚刚学习法律常识的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四、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
4、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从而真正明确“勿以恶小而为之”,真正做到“我不违法”。五、教学准备课前搜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及相关的法律条文,上课时向学生讲解,让学生能感受到违法犯罪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布置学生也积极搜集相关案例,让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感受。六、设计思路为了上好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首先,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5、而不为”这句名言导入,由此过渡到教学内容。接着以教材上的“拾获他人遗失物不还违法吗?”为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我再引出相关的法律条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向学生说明拾获别人的东西不还是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并由此引出“违法”和“犯罪”两个概念,仍然以教材上的案例来分析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分析过程中得出违法的含义,以及违法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在知道了违法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后,在这里我将插入一个“辨一辨”的活动,让学生分辨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哪些是犯罪,并由此活动得出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违法行
6、为就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呢?在此继续以“拾获他人遗失物不还”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样的违法行为达到了犯罪,并得出犯罪的含义。接下来引导学生看教材77页,归纳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紧接着引入一个案例分析,通过该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未成年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最后进行小结,结束教学。七、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2动性。1、导入新课:(2—3分钟)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名言导入,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7、,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主题,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2、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法律常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遵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