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0203
大小: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31
《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应用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和《烛光里的微笑》均是讲述师生故事的电影,两部电影中的教师王双玲老师和克莱蒙·马修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都灵活而适当地运用了人本主义思想中由罗杰斯提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心理治疗方法与教育的结合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因此,笔者借助这两部电影,从当事人中心疗法的三个要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和移情性理解入手分析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的运用。关键词:当事人中心疗法放牛班的春天烛光里的微笑前言11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应用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和《烛光里的微笑》均是讲述师生故事的电影,两部电影中的教师王双玲老师和克莱蒙·
2、马修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都灵活而适当地运用了人本主义思想中由罗杰斯提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心理治疗方法与教育的结合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因此,笔者借助这两部电影,从当事人中心疗法的三个要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和移情性理解入手分析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的运用。关键词:当事人中心疗法放牛班的春天烛光里的微笑前言11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应用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和《烛光里的微笑》均是讲述师生故事的电影,两部电影中的教师王双玲老师和克莱蒙·马修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都灵活而适当地运用了人本主义思想中由罗杰斯提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心理治疗方法与教育的结合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3、因此,笔者借助这两部电影,从当事人中心疗法的三个要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和移情性理解入手分析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的运用。关键词:当事人中心疗法放牛班的春天烛光里的微笑前言11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应用 摘要:《放牛班的春天》和《烛光里的微笑》均是讲述师生故事的电影,两部电影中的教师王双玲老师和克莱蒙·马修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都灵活而适当地运用了人本主义思想中由罗杰斯提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心理治疗方法与教育的结合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因此,笔者借助这两部电影,从当事人中心疗法的三个要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和移情性理解入手分析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的运用
4、。关键词:当事人中心疗法放牛班的春天烛光里的微笑前言11《烛光里的微笑》于1991年上映,由吴天忍导演。影片以中国女教师王双玲为中心,讲述了体弱多病的王老师在主动接手一个乱班后秉着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信条用真诚和尊重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并让学生们明白了“我怎样长大”的人生问题。而《放牛班的春天》是于2004年上映的由克里斯托弗·巴拉蒂耶导演的一部法国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才华无处施展的音乐家克雷蒙·马修在被称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担任助理教师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马修老师面对一群难缠的问题儿童和学校施行的残暴高压政策,通过组合唱团用音乐和
5、爱心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两部电影虽然在上映时间和国家上不同,但同以师生故事为主要内容,并且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点:(1)从主题看,二者都是以教师为主角教育具有一定叛逆性的学生时所表现出来的爱的教育;(2)从结构看,虽然《放牛班的春天》采用倒叙的方式借皮埃尔·莫安琦的回忆开展情节,而《烛光里的微笑》则是以顺叙的结构展开王双玲老师的感人事迹,但是剧作结构都是比较传统的情节结构;(3)从情节看,二者都是以接手一个乱班为起点,以处理学生制造的一些问题为中点,以感化学生为终点,并且二者都是在师生相融的喜剧氛围中制造了意料之外的悲剧——马修老师因失火事件被校长解雇,王双玲老师在郊游中因帮
6、助学生而劳累发病去世;(4)从细节看,二者细节感人,感情细腻,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真实;(5)从人物看,二者的主角都是爱学生的好教师,还有一群由叛逆走向懂事的学生,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中均有一些反面人物,但《放牛班的春天》里校长等反面人物显得更为突出,而《烛光里的微笑》中反面人物只是轻描淡写,除了用以反衬的反面人物外,两部电影中都有绿叶式的正面人物,《烛光里的微笑》中突出表现的王双玲的丈夫大刘,《放牛班的春天》里善良宽容的麦神父等。在两部电影众多的共同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当事人中心疗法。王双玲老师和马修老师在感化学生的
7、过程中都灵活运用了这一心理疗法。罗杰斯的当事人心理疗法是基于人有一种自我实现的似本能的善良的天性,并且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自我概念。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假设为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的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氛围,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要有效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关键在于治疗时的心理气氛,要营造合适的气氛要做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和移情性理解。一方面,《放牛班的春天》和《烛光里的微笑》两部电影非常恰当地说明了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中的运用;另一方面,电影本身与心理治疗就有一定的联系,电影可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