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

ID:6026857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31

上传者:U-3336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_第1页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_第2页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_第3页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_第4页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化问题探究  摘要:目前,我国尚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真实人口红利还存在。面对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女性高龄化、经济上未富先老、制度上未备先老等现状,存在着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养老模式发展滞后等缺陷,需要从制度、法律层面、社会意识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等目标,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未备先老社区养老老龄意识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57-0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好坏,关乎小康社会能否建成。因此,必须根据我国老龄化特点,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政策体系,让老年人更好地安度晚年。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已经从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阶段进入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健康发展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自然变化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特点,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2011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①,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2.人口趋向于高龄化,女性比例偏高。据统计,2011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近2000万,约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16.3%,并正在以每年1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未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速为2.3%,而同期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的年均增速却为4.2%,这说明未来中国高龄化的速度将远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人口趋向于高龄化。根据表1可以看出:男女寿命之差从1981年2.99岁提高到2010年4.99岁,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并且两者之间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未来肯定是女性在老龄人口占据多数,尤其在高龄人口中女性高于男性。10 3.经济上未富先老,制度上未备先老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同步,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到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刚到发达国家的1/6。可见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即呈现“未富先老”。自从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但是由于起步较晚,面对急速的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长期照料服务和公共资源分配等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体系,都处在“未备先老”状态,解决不好将会危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二、我国老龄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老龄化事业由于起步比较晚,问题复杂多样,存在着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法律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发展滞后、老龄意识淡薄等问题,务必要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尽快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具体说来,我国老龄化事业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10 (1)社会保障的覆盖人群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截至2011年12月底,纳入国家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共计3.64亿人,实际参保率为79.57%;60岁以下参保缴费人数占总参保人数的72.67%;领取待遇人数占总参保人数的27.33%;此外,全国3000万在职公务员还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的范畴中。可见,我国的居民还有很多人员没有加入到养老行列中来,居民养老覆盖面比较窄。(2)社会保障资金匮乏,个人保障金额较低。由于我国社会统筹的账户入不敷出,每年只能拿个人账户和财政补贴来弥补。据统计,2010年个人账户缺口为1.23万亿元,个人账户基金空缺率为45%;2011年个人账户缺口约为1.37万亿元,个人账户基金空缺率为41%,个人账户基金缺口占GDP的比重为2.9%。虽然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2年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但是养老金的上涨根本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这些钱只够维持基本生活需要。2011年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为30美元左右,与2008年发达国家人均4405美元,全球人均802美元相比,差距很大③,根本无法满足老有所医的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观。2.我国养老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和政策缺失日益突出。韩国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和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定相关法律,除了《老年人福利法》以外,还制定了就业、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权益保护等11种专题法规,并且还对《老年人福利法》进行8次大的修订,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养老问题,使政策实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④。10 而我国除了宪法、婚姻法、民法等基本法涉及到老年人权益问题以外,仅有2011年刚实行的《社会保险法》和2012年刚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两部法律,法律和政策缺失日益突出,老年人在权益保护、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急需完善法律体系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3.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多种需求。(1)家庭养老举步维艰,家庭子女压力很大。由于受传统孝道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仍将在未来老龄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上世纪7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更加小型化分散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子女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工作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对老年人照顾较少,家庭养老形式不容乐观。  (2)社区养老前景光明,但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社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财政的补足,福利彩票的赞助和社区募捐收入有限,导致社区养老建设进程缓慢;很多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缺乏,志愿者团队不足。(3)机构养老入住率较低,急需转变养老观念。由于受“百行孝为先”思想的影响,入住养老院怕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10 很多养老院的入住率很低,目前我国选择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只有1%左右。《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报告表明,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养老服务的意愿。而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6%~8%,改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⑤。而且一些民办的养老机构由于资金主要是自筹资金,无财政补贴导致入住费用较高,很多老年人住不起养老院。4.社会老龄化意识淡薄,忽略老年人心理需求。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大多数子女由于受到工作上和生活上双重压力,和老年人日常交流和沟通比较少,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出多数老年人的心声。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精神上空虚感更重,外出看病根本得不到陪护。同时很多老年人由于受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丧偶等因素的影响,认为自己是纯消费者,是子女累赘,导致心情不好、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每年因心理问题自杀的老年人,占全国自杀人群的36%,老年心理关爱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三、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10 根据车士义对我国人口红利的研究⑥(见表2),我国从1990年进入真正人口红利时期,2015年将进入虚假人口红利时期,2030年左右人口红利结束。可见,现阶段我国还将处于真正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资源仍将很丰富,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完全可以满足老龄化发展经济上的需求。但是,光靠经济上支持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从体制、法律层面、社会意识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把养老问题解决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目标,使老年人安度晚年,享受小康社会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具体措施如下:1.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着很多不完善地方,需要国家根据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不断完善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能够做到老有所养。具体措施包括:(1)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把公务员纳入到养老保险中来,通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三位一体,做到人人都能养老,人人都能就医。(2)通过企业年金、国有企业上缴利润、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做实个人账户,千方百计增加养老金储备。并根据经济发展速度和物价上涨的程度,适时提高个人社会保障的金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实现保障金保值增值。10 2.积极推动我国老年保护的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有关老龄人口保障法规的欠缺制约了我国老龄事业发展,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政府尽快制定医疗保险、家庭赡养、养老保险、教育、健康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使政策的具体实施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3.继续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制度,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1)由于我国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家庭养老在未来将仍占主体地位,国家应该从经济上对在计划生育中作出贡献的老年人给予一定补偿,同时给他们子女固定休假制度,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人。(2)社区养老完全可以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需要,是一种双赢模式。政府应该做好社区养老总体规划,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资,鼓励民营企业、医院、公益机构加入到社区养老行列中来,兴办各种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摄影班、书法班、歌唱班,丰富业余的生活,同时,加快对老年产业和护理培训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专业护理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3)机构养老方面,光靠政府资金开办是不现实的,需要国家从财政上、税收优惠方面着手,鼓励企业、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养老,给予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生活保障,安享晚年。10 4.倡导积极老龄化,重视老年人精神安慰。人口老龄化是每一个人人生必经阶段,人人都会变老。国家政府应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做好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宣传,倡导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思想,多多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各种心理咨询,增强老年人心理调适能力,使老年人能够幸福安度晚年。作为儿女,应该不仅仅给予老人经济上的支持,而且应该多和老人沟通,多谈心,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应该树立积极老龄化意识,摒弃养儿防老的旧思想,学会自立自强,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社会上活动,继续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强调自己不仅仅是被关怀照顾的对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此外,还应该鼓励高学历、高技能的老年人发挥余热,担当技术方面顾问或者指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既减轻家人负担,服务社会,又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四、结束语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世界性难题,我们应该清醒意识到,养老事业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将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坚信在我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完善各项制度,就一定能够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使老年人能够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为,更好地安享晚年幸福生活。注释:①娄乃琳.美国养老住区的运营模式浅析.住宅产业,2012(5)10 ②原新.未备先老,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235)③陈克冀等.积极应对我国老龄问题的建议.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5)④林宗浩.韩国老年人福利法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学论坛,2012(5)⑤钱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10(70)⑥车士义.人口红利问题研究.西北人口,2009(2)(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14)(责编:若佳)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