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

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

ID:6024772

大小:4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2-31

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_第1页
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_第2页
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_第3页
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_第4页
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印巴犍陀罗艺术探究三个阶段  [内容提要]印巴犍陀罗艺术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自19世纪中叶,终于印巴分治。当时,西方学者主导犍陀罗地区的考古和研究,研究的热点在于剖析犍陀罗艺术中的西方文化因素。印度学者的犍陀罗艺术研究在殖民主义话语权的笼罩下,处于相对“失语”的状态。第二阶段为印巴分治后的前三十年。巴基斯坦学者拥有考古优先权,犍陀罗艺术的考古和研究崭露头角。第三阶段始自20世纪80年代。印巴学者力图摆脱西方的学术窠臼,回归印度传统文化视角,犍陀罗艺术研究渐入繁盛期。[关键词]犍陀罗艺术研究印度巴基斯坦20犍陀罗艺术研究,迄今已逾170年。1833-1834年,

2、杰拉德(J.G.Gerard)博士在今阿富汗喀布尔河畔附近考古,发掘出一块刻有佛陀冥想像的圆形石雕,引起学术界,尤其是西方考古界的极大兴趣。在随后的近两百年里,古代犍陀罗地区的考古活动连续不断,东西方学者以各种方法研究犍陀罗艺术,构建犍陀罗学。印度和巴基斯坦是犍陀罗艺术的发源地,然而,由于长期受西方殖民统治,考古和艺术研究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为西方学者所控制。印巴两国学者对犍陀罗艺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47年以前,西方学者话语权主导下的“失语期”;印巴独立初期的“萌动期”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繁盛期”。一、失语期:西方考古学视野下的犍陀

3、罗艺术研究犍陀罗艺术文物出土之后不久,1849年,旁遮普沦为英国殖民地,犍陀罗地区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杰拉德发现的这一块圆形石雕,为西方学者,尤其是英国考古学家在犍陀罗地区进行大范围考古打开了一扇大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是犍陀罗艺术研究空前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出土文物和随之而来的考古报告,为后世的犍陀罗艺术研究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学者掌控了犍陀罗地区的考古和研究;犍陀罗艺术研究依赖于考古发现,考古发现不断拓展犍陀罗艺术研究的新维度。研究者几乎都是西方学者。印巴学者在殖民主义话语权的笼罩下,处于相对“失语”的状态。早在18世纪末期,马

4、森(C.Masson)、霍尼希贝格尔(Honigberger)、文图拉(Ventura)、考特(court)和考特利(P.T.Cautley)等西方学者和探险者便开始活跃在北印度,进行小规模的考古发掘。真正受到政府资助、有计划、有组织的考古活动始自19世纪中叶。1861年,被誉为“印度艺术研究奠基人”的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坎宁安(AlexanderCunningham,于1861~1885年任印度考古局局长)向当时的英属印度总督坎宁勋爵(Lord20Canning)递交了一份设立印度考古局(ArchaeologicalSurveyofIndia)的计划书。坎宁勋爵批准设

5、立印度考古局,并任命坎宁安为首任局长。在长达50年的考古生涯中,坎宁安考古和研究的重点落在北印度的佛教遗址。他沿着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记载的路线进行考古,走遍北印度的各个角落,主持了塔克西拉、克什米尔、旁遮普等地的佛教遗址发掘工作。尽管坎宁安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建构犍陀罗艺术研究体系,“他的考古报告中也常常因出现不恰当的图像解读,而为国内外学者们所诟病,但他对旁遮普和犍陀罗地区的佛教研究的贡献功不可没。”他致力于以科学的方法建构印度佛教艺术的研究体系的决心和雄心,以及自1861年至1885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考古报告,为印巴的犍陀罗艺术研究揭开了宏伟的序幕。从1861年至1

6、947年的近百年间,印度考古局共任命11位考古局局长,有9位是英国人,他们及所属考古团队在不同程度上涉足犍陀罗艺术研究,掌握了大部分的考古话语权。除坎宁安外,对构建犍陀罗艺术体系贡献较大的学者还包括詹姆斯·伯吉斯(JalnesBurgess,1886~1899年任印度考古局局长)、约翰·马歇尔(JohnMarshall,1901~1928年任印度考古局局长)和莫蒂默·惠勒(Mortimer20Wheeler,1944~1947年任印度考古局局长)。伯吉斯数十年如一日在印度西北地区进行佛教建筑考古。1899年,他在伦敦的《印度工艺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犍陀罗雕刻》,及时总结了

7、自1884年至1899年这15年间的犍陀罗艺术研究状况,评价了坎宁安、威尔逊(H.H.Wilson)、弗格森(JamesFergusson)、辛普森(W.Simpson)、史密斯(V.A.Smith)、塞纳尔(M.Senart)和格伦威德尔(A.Grtinwedel)等早期犍陀罗艺术研究者的观点。伯吉斯的这篇论文,颇有西方中心主义之意味,尽管如此,从构建犍陀罗艺术研究史的角度看,仍有其特殊的学术价值。近百年后,印度婆罗多出版社(BhgratiyaPublishingHouse)于1978年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该文。20如果说坎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