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2449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其研究并不完善。本文首先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并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然后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的评价与分析。最后针对辽宁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竞争力;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27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1-0121-03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文化
2、创意产业”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综合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当于国际上的创意产业,而狭义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中更偏重于文化的部分,也就是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交叉部分。本文立足于狭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的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企业集合。6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打破传统产业划分模式的一类新兴产业,我国还未对其统计口径进
3、行明确设定,其相关的统计数据也并不系统。所以本文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时,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区域发展的具体规律,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通过选取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指标来综合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一)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本文根据所建立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统计年鉴有所缺失,港澳台三地不包含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进行
4、数据分析,并对其产业整体竞争力进行计算和排名。其中所用到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11年出版的各地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排名前13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最终排名情况见表2。6如表2所示,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排名第9,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已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与全国地区GDP排名前13的重点省市相比,辽宁省的产业竞争力仍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第一因子F1与其他两个因子相比,排名最低,是拉低其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竞争力的
5、主要原因。根据软件SPSS的因子分析可知,F1的方差贡献率最高,说明它对最终的综合竞争力影响最大。(二)辽宁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利因素1文化创意人才偏少由上表可知,辽宁文化创意产业人员规模指标在全国13个重点省市中排名第10,其人员规模不足广东省的一半,这也是拉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口径并不确定,本文基于狭义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对其从业人数的统计主要涉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教育以及文化和娱乐业等,剔除了部分高技术产业部门,只为强调文化领域
6、的创意人才。这种文化创意人才的偏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质量上,而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产业发展初期的高风险性,在缺乏政府有力扶植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很难迅速发展起来,表现在指标上,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规模偏小。第二,传统教育机制阻碍了高级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辽宁省还没有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独立的人才自我培养体系,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的从业人员都是从其他产业转移过来的,专业性并不高。62文化创新实力较弱由上表可知,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实力在全国13个重点省市中排名第11,位于较低水
7、平,这也是阻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本文对于区域产业创新实力的考核主要是根据地方的年专利授权数,而基于狭义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考量,这里的“专利”主要是指“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更能反映区域在文化领域中的创新实力。3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出不足由上表可知,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出指标在全国13个重点省市中排名第12,说明相较于其他重点省市,辽宁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出明显不足,而这也是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不利因素。四、提升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教育
8、体系,加快高级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6第一,整合现有高校的优势资源,开设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学科和专业,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着重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设计人才等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第二,结合市场需求,鼓励“产学研联合体”的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一些如动漫设计、广告设计、软件开发之类的短期培训机构,让人才与市场接轨,提高文化创意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济价值。第三,建立专门的文化创意研究基地。在基地里不仅有完善的课程体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