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

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

ID:6024020

大小:4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31

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_第1页
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_第2页
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_第3页
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_第4页
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讨论标签提高思维与语言能力实证探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标签式讨论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方面的效果。本研究以图尔明论证模式和前人研究为基础,设计出十一个标签,在两个新生班中组织了五次课后非实时网络讨论,要求学生在网络讨论中对其发言加上标签。为了增强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利用三个数据源进行三角验证:网络讨论数据和文本、讨论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第一次讨论和最后一次讨论后的学生反思日志。统计分析与内容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对标签式讨论持肯定态度,讨论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方

2、面效果明显。关键词:标签;批判性思维;语言能力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4-0052-00071问题的提出19非实时网络讨论使讨论参与者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进行交流,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缺乏合理的教学设计,网络讨论往往并不能有效吸引学习者参与,从而很难达到促进学习和交流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研究者和商业教育机构在讨论平台、讨论任务、讨论规则等多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研究。其中,非实时标签式网络讨论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

3、引起了一些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非实时标签式网络讨论(以下简称标签式讨论)是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非实时讨论,在讨论中,参与者要根据要求给所发帖子贴上适当的标签,标注帖子的功能。要求讨论参与者用标签标注帖子能强迫参与者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去审视和参与讨论,并且能让参与者迅速了解讨论状态,把握讨论结构(Slofferetal.,1999:10-11)。在网络讨论中,参与者能够共享信息、探究不同意见、协商意义(Gunawardenaetal.,1999:410-411),这些功能又恰恰是语言的功能,如果将标签式

4、讨论法引入外语教学,能否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呢?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倡导混合学习、自主学习的今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本科英语教学为考察对象,对标签式讨论的设计和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究这种讨论方法的有效性。2标签式讨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2.1标签式讨论的标签设计19标签指引思维的方向,因而它的设计对于讨论至关重要。使用标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测试不确定性、寻求确切的意义、深化理解、评估证据、作出合理推论。恰当的标签设计能刺激思考,从而培养参与者的思维能力,而不恰当的标

5、签设计则可能约束参与者的思维。在各种标签式讨论实证研究中,都定义了不同的标签。Slofferetal.(1999:7)的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形式分析能力,因而将标签分为正方论点、正方论据、正方推理、反方论点、反方论据、反方推理六类。McAl-isteretal.(2004)将帖子分为探究、异议、质疑、检索信息、查询信息、提供信息六类。Jeong及其合作者在标签式讨论的实践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丰富的成果。在使用标签式讨论之前,Jeong(2003:27)已经对网络讨论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并按照

6、批判性思维事件对帖子进行编码,将帖子分为立场、同意、不同意、论点、评估、总结、协商等12类。2004年,他改进了这种分类方法,根据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事件提出六类标签:论点、论据、批判、阐明、评估、其他(Jeong,2004:41-42)。后来,又在图尔明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六个标签,分别是:+(正方),-(反方),论点、解释、挑战、论据,正反方标签与其他标签搭配使用(Jeong&Frazier,2008:880)。在上述研究中,研究者的标签设计有简有繁,但都是基于辩论模式或批判性思维模式(如图尔明模

7、式),存在一些共性,如有表示立场的正反方标签、论点、论据等。从这些标签设计的理论基础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者组织讨论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192.2标签式讨论的特点与效果研究AllanJeong及其合作者对标签式讨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主要侧重于标签式讨论的网络交互特点,如性别(Jeong,2006a:195-210)、时间(Jeong&Frazier,2008:875-887)、学习者风格(Jeong&Lee,2008:651-665)、语言风格(Jeong,2006

8、b:367—397)等对网络交互的影响。Slofferetal.(1999:1-12)为促进网络交互特别设计了一个非实时合作工具ACT(AsynchronousCollabo—rationTool),这一讨论工具的一个特色是讨论标签。他们的研究表明标签的使用能促进学生讨论与反思,有助于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个研究中,作者对标签式讨论的效果研究主要是根据上课教师的反馈和个别学生的评价,要验证效果,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在已有研究成果中,标签式讨论主要被用于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