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

ID:6006085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1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2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3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4页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伤寒论》脾胃学说脾胃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历代皆有发展,在中医学中地位颇为重要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一。《伤寒杂病论》在脾胃学说继承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下文就《伤寒论》中关于脾胃学说的内容作个简要的分析。一、重视保护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故仲景非常注意保护脾胃,以免损伤。祛邪依据脾胃盛衰。患者脾胃素虚,仲景或先补后攻,如“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条),或禁汗如“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条),或

2、禁攻下如“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194条),或根据胃气盛衰而减少易伤胃气之药如”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条)。祛邪不忘保护脾胃。仲景在祛邪时或在方中配伍护脾胃之药如中白虎汤,方中之粳米、甘草能使阴寒之石膏不损脾胃;竹叶石膏汤、桃花汤之用粳米,皆旨在培补脾胃元气。或用护脾胃之药送服峻药,如十枣汤中用大枣(肥者十枚),就是为了避免峻药伤及胃中之津液。大枣,甘温,归脾胃经,《本经》云:“安中

3、养脾……补少气、少津液……”[1]。其次,在《伤寒论》112方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甘草、生姜、大枣。甘草、生姜、大枣都是补脾胃之品。二、重视脾胃的枢纽作用脾胃居中央而运四维,心肺之降、肝肾之升,皆有赖脾胃升降斡旋之力。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则气机升降失常,则病由生。黄元御在论“厥”时说:“平人阳降而交阴,阴升而交阳,两相顺接乃不厥冷。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则生逆冷,不顺而逆,故曰厥逆。足三阳以下行为顺,足三阴以上行为顺,顺行则接,逆行则阴阳离析,两不相接。其所以逆行而不接者,中气不运也。”故《伤寒

4、论》中多有从中土治疗疾病治病。如“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条),陈修园曰:“此一节言少阴水火之气,皆阳明之水谷以资生,而复交会于中土。若上吐下利,则中土虚矣。中土虚则气不行于四末,故手足逆冷;中土虚不能导手少阴之气而下交则为烦,不能引足少阴之气上交而为躁,甚则烦躁欲死。方用吴茱萸之大辛大温,以救欲绝之阳;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枣和胃,以行四末。师于不治之证,不忍坐视,专求阳明,是得绝处缝生之妙……”[2]另外仲景治疗脾胃气虚,寒热错杂于中焦之痞证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

5、汤、生姜泻心汤,也是着重于调理脾胃,用黄芩、黄连清热,人参、生姜、大枣、甘草、半夏补中和胃。我校伤寒大家俞长荣教授,就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之胃病,可谓深得仲景之术。三、善于从脾胃疗疾病脾胃居中,主土。脾胃一虚,则百病纷起。故在很多情况下,在整体观的指导下重视对脾胃的治疗,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伤寒论》在这方面做出了示范。如“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2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

6、,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条)之“阳明三急下证”就是通过攻下而避免中焦热盛伤及下焦之阴;少阴三急下证也是通过攻下阳明而就真阴。又如“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条)。尤在泾云:“二三日悸而烦者,正虚不足,而邪欲入内也。是不可攻其邪,但与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中气立则邪自解。”[3]福建名医赵棻教授就非常重视健运脾胃,以自拟“健运麦谷芽汤”为基础治疗外感内伤众多疾病,可谓善学矣。四、重视胃气盛衰在决预后中的作用《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伤寒论》中在预后中也非常注重胃气的有无。

7、如“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6条)”,陈修园曰:“此言少阴藉中土之气,交上下而达四旁,若胃气绝则阴阳离,故主死。”[4]又“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288条)此言胃阳未绝者可治。仲景在推测六经欲解的时间时,很注重土的因素。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自丑上。(27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辰、戌、丑、未在运

8、气学说十二支配五行中,都属于土。五、补土伏火四逆汤是回阳救逆之方,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方简力宏。附子、干姜都是大温大热可;甘草,一可以解附子之毒,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补土。四逆汤证是阴寒内盛,肾阳不足,此时若只用附子、干姜大辛大热之品,易造成水中之火上越,而成死证。用上甘草,补其土。因土能藏火,可以使附子、干姜之热变成持续的温煦的作用,从而达到回阳救逆的目的。[5]后世对补土伏火理论亦有发展,如李东垣用补中益气汤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