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

ID:600004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_第1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_第2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_第3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_第4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探究述评  摘要本文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状况,以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定义、结构维度、研究方法为视角进行梳理,反思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研究的研究趋势。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就业行为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国外大学生一般都是边学边工作,大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职业人,不同于国内大学生毕业后再就业的模式。因此,国外以wokevalues(国内译为职业价值观或就业价值观)来对已参加工作的人和大学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1.1国外关于就业价值观的多角度定义7(1)易里哲(Elizur

2、,1984)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对就业价值观进行定义,他认为就业价值观是个体认为某种工作结果的重要性程度。(2)罗斯(Ros,1999)从终极状态和信念的角度定义就业价值观为人们从某种职业中所能取得的终极状态(如:收入高)或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的信念。(3)斯瓦兹(Schwarz,1999)从工作目标和报酬的角度认为就业价值观是人们通过工作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是人们更一般的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1.2国外学者关于就业价值观结构维度的构建(1)两分法。赫兹伯格(1951)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这种划分法历史悠久,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内外职业价值的界定受到不同

3、领域的差异化影响,产生不同的界定结果。因此,两分法的全面性是值得商榷的。(2)三维度观点。塞普尔(Super,1957)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三类。随后,阿尔得夫(Alderfer,1972)对此种划分方法进行发展,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与社会价值三种,划分方式更加简单全面。(3)四维度划分法。这是就业价值观维度划分方法中最著名的一种,舍克斯(Surkis,1992)把就业价值观划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社会价值和威望价值(power)。随后,罗尼(Rone,1994)从文化比较角度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个体—集体,物质—精神两个维度,并

4、分为四类:个人中心,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职业价值;集体中心,社会的人本主义职业价值;个体中心,自尊的物质主义价值;集体中心,生理安全的物质主义职业价值,与舍克斯社会、内在、威望、外在的职业价值分类相对应。1.3国外关于就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7(1)研究方法。国外普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就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知名度较高的问卷有:明尼苏达(Minnesota)重要性问卷,高登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塞普尔编制的工作价值观量表。(2)就业价值观与就业行为的关系研究。国外对就业价值观与就业行为关系的系统研究较少,Ros等人从一般价值观、就业价值观、就业行为三个因素提出了一个就业价值观与就业行为关系的一般模型,

5、Sagie等人从背景、相关变量、就业行为三大因素提出了一个就业价值观的效应模式。国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国外的研究成果必然打上文化的烙印,国内学者在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研究中必须探索国外研究成果的本土化路径,适用于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与文化土壤。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进行系统研究,其研究主要体现在:2.1借鉴西方理论研究的特点,初步探索这些理论的本土化路径7(1)关于就业价值观的定义。国内学者关于就业价值观的定义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不同于国外其定义是针对在职人员和大学生两个群体。国内学者总是从一般和抽象的角度研究职业价值观的本质,以实证

6、调查验证的操作性低。如于海波、张大均等(2001)提出就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需要对待就业、就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2)研究方法。国外学者一般先提观点,再实证研究。国内学者多采用国外的测量工具,本土研究稍显不足。如郑伦仁修订了塞普尔的量表对国内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对比研究。2.2国内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细化研究内容丰富2.2.1划定特定人群的研究(1)不同学历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职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研究。俞宗火2004年对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研究生在职业选择时最关注自我实现因素,最不关注声望地位因素。宁帆20

7、08年对高职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专科生择业中不受在校期间的专业影像,他们普遍都愿意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不求专业对口,认可就业—创业的模式。(2)不同学科门类(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医科生)大学7生的就业价值观研究。赵刚对师范大学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安全感与贡献、声望与地位、自主与发展、成就感这四个维度,文科生较理科生要求高,但在经济收入上没有明显差异。(3)国家不同地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