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7535
大小:5.10 M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0
《崇新改易自成一家_屠隆与他的_茶说_王建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屠隆与他的《茶说》王建平明代茶文化史上有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一是开创了散茶冲泡的瀹饮法时代,“开千古茗饮之宗”;二则是文人们热衷于编写茶书,是中国古代茶书最多的时期,几乎占我们古代茶书总数的一半。虽然“也有少量茶书,或出于文人的一时戏笔,或其内容全部系抄袭而成”[1],但大部分茶书还是坚持原创,注重创新,“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成为影响后世茶人的无价财富,为中华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屠隆的《茶说》就是一部这样的经典茶书。一.屠隆其人屠隆(1543-1605),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别号由
2、拳山人、一衲道人,蓬莱仙客,晚年又号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曾任颍上知县,转为青浦令,后迁礼部主事、郎中等职,万历十二年(1584)蒙受诬陷,削籍罢官回乡。著述颇丰,有:《读易便解》、《却西番记》、《考翽余事》、《长松茹退》、《娑罗馆请语》、《游具笺》、《鸿苞集》、《汉魏丛书》、《栖真馆集》、《由拳集》、《白榆集》、《泠然草》、《横塘集》、《采真草》、《南游集》、《钜文编》、《历朝翰墨选注》、《明七名公尺牍》、《传奇》等二十余种。屠隆博学多才,于诗文、戏曲、书画造诣皆深。《明史》对其极尽夸奖之能事,载其“
3、落笔数千言立就”,“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尝戏命两人对案拈二题,各赋百韵,咄嗟之间二章并就,又与人对弈,口诵诗文,命人书之,书不逮诵也”。[2]屠隆可谓勤政爱民。他任职的颖上县在涡河、颖河的上游,常年有水害之患。时颖上居民正久困于东门口决口之苦,屠隆上任后,捐出县衙中瓦石,同当地士民共同修筑河堤,减轻了水患。民众甚为感动,在堤上筑绿波亭以纪其功德。万历七年(1579),屠隆调任青浦知县,刚到任就遇上连绵大雨,诸堤将毁。他亲自到民间询问治水之术,发动士民担土石以保堤,避免了一场水灾。当时朝廷推行新税法,重新清丈田亩,加征税赋,惟
4、独他仍按原田亩征收,这一爱民行为,深深为老百姓所称诵。在他被黜归乡时,“青浦父老为敛田千亩,请徙居。隆不许,欢饮三日,谢去归。”屠隆为人不拘小节,自称“仙令”,且不废吏治,被人视为“奇才”。曾经撰写《荒政考》一书,极写百姓灾伤困厄之苦“以告当世,贻后来”。屠隆文史兼通,既是文学家,又是戏曲家,是有名的“明末五子”之一。主张作诗重性情,常谓“诗由性情生”,“只求自得,不必袭古”。在戏曲创作上,他坚持“针线连络,血脉贯通”的主张,创作的《昙花记》、《修文记》、《采毫记》都曾“大行于世”,叫座京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汤显祖。屠
5、隆与汤显祖是至交好友。他们相识于万历五年的会试,结果虽然一个高中进士,一个名落孙山,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友情,两人惺惺相惜,寄情诗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万历十年,屠隆迁礼部仪制司主事,次年,汤显祖终中进士,也观政于北京礼部。两位“才子”终于能朝夕相处,共同研习切磋。十二年,屠隆却因谗言被削职,汤显祖写了封信安慰屠隆:“我辈终学当醉以桑椹,噤其饥啸耳。宁人负我,无我负人。”(《答屠纬真》)在得知屠隆罹患恶王建平,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文化、茶文化及古文献。275疾后,汤显祖又去信:“赤水之珠屠长卿,风波
6、宕跌还乡里。岂有妖姬解写姿?岂有狡童解咏诗?机边折齿宁妨秽,画里挑心是绝痴。古来才子多娇纵,直取歌篇足弹诵。”(《怀戴四明先生并问屠长卿》)对屠隆因风流淫逸获病充满理解,并无丝毫的责备。说起屠隆的风流,可从他于万历三十年(1602)中秋时节一手策划的一场“无遮大会”中瞧出点端倪。无遮会一词,原出佛经,本意是自由论坛的意思。但屠隆组织的这次“无遮大会”,别人评论说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他的戏,论他的文,捧他的场,喝他的彩。被他请来的或不请自到的百余宾客中,不乏大椽巨匠,名流高门,骚人墨客,俊才雅士,甚至相好的名媛秀妇,风流场中
7、的美娼俊童也一并赶场。大家高谈阔论,吟诗作画,听曲饮酒,看戏论文,引吭高啸,踏青放歌,骑射蹴扑,浅酌低唱,生生把这次聚会弄成为文坛一次另类的嘉年华盛会。把个屠隆捧得都找不到北了,弄得四邻不安,上下惊动,官府警惧,州县戒备。这也成了屠隆晚年凄凉生活的一大亮点,两年后,他因风流病潦倒而卒。二.屠隆和龙井茶龙井茶历史悠久,享誉中外,一直以来都执我国绿茶的牛耳。屠隆与龙井茶的渊源也很深,甚至于有人据此认定他乃第一个使用“龙井茶”称谓的人。[3]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将龙井茶写入诗文的是元代寓居江西临川的文学家虞集(1272-1348年),
8、他的五言诗《次邓文原游龙井》,堪称赞颂龙井茶的奠基之作,在我国名茶史上值得记上一笔。在诗里,他详细描述了当时龙井茶的采制时间、茶叶的色泽、形状和特点、品饮的感觉。杖藜入南山,却立赏奇秀。所怀玉局翁,来往绚履旧。空余松在涧,仍作琴筑奏。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入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