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54439
大小:1.43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1-29
《必修1.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物镜镜臂载物台光圈反光镜镜座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成像原理及相关说明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成像时离玻片距离越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范围越窄,视野亮度越暗;显微镜成像为上下左右倒置的像(即旋转了180°的像)低倍显微镜的使用调节显微镜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明亮;放置好装片双眼从一侧注视物镜镜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镜头降至距载玻片0.5cm处;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至看到物像;转动细
2、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思考:(1)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2)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3、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噬中性粒白细胞卵细胞精子红细胞细胞的多样性植物、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这些细胞却又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绝大多数)细胞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蓝藻、支原体、放线菌植物、动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两大类: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染色体细胞壁较大(一般为20~30μm)无核膜、无核仁,有拟核。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较小(
4、一般为1~10μm)无染色体,只有环状DNA分子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有,成分为肽聚糖如果有,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蓝藻:指原核生物中多种水生、光合、产氧的一类自养生物的总称。一般来说,我们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蓝藻细胞的,但是当它们以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时,你可能见过——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长出讨厌的水华,其中就有多种蓝藻.因为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当它们死亡时释放出的藻蓝素有剧毒,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甚至人类的生活.发菜颤藻念珠藻三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
5、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魏尔肖,德国,1858年1.从人体解剖和观察入手2.显微镜的重大发现3.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
6、修正和发展的过程。2.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资料分析:3.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资料分析:习题1、下列四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A.草履虫B.衣藻C.酵母菌D.乳酸菌2、细菌、蓝藻等细胞与高等动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体积小,进化地位原始C.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D.遗传信息量少,以一个环状DNA为载体DA习题3、下列各项中,属于原核生
7、物的是()A.衣藻B.颤藻C.红藻D.褐藻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有()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有()⑴大肠杆菌⑵乳酸菌⑶酵母菌⑷发菜⑸放线菌⑹青霉菌⑺蘑菇⑻HIV⑼乙肝病毒⑽衣藻B⑻⑼⑴⑵⑷⑸习题5、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小麦和番茄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C.大豆和变形虫D.灵芝和豌豆6、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施莱登和施旺C.胡克D.沃森和克里克A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